公孙胜便起身引了戴宗、李逵离了家里,取路上二仙山来。此时已是秋残冬初时分,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来到半山腰,却早红轮西坠。松阴里面一条小路,直到罗真人观前,见有朱红牌额上写三个金字,书着“紫虚观”。三人来到观前,看那二仙山时,果然是好座仙境。但见:
青松郁郁,翠柏森森。一群白鹤听经,数个青衣碾药。青梧翠竹,洞门深锁碧窗寒;白雪黄芽,石室云封丹灶暖。野鹿衔花穿径去,山猿擎果引雏来。时闻道士谈经,每见仙翁论法。虚皇坛畔,天风吹下步虚声;礼斗殿中,鸾背忽来环佩韵。只此便为真紫府,更于何处觅蓬莱。
三人就着衣亭上,整顿衣服,从廊下入来,径投殿后松鹤轩里去。两个童子看见公孙胜领人入来,报知罗真人。传法旨,教请三人入来。当下公孙胜引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内,正值真人朝真才罢,坐在云床上养性。公孙胜向前行礼起居,躬身侍立。戴宗、李逵看那罗真人时,端的有神游八极之表。但见:
诗句
水浒传 · 第五十三回 ·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译文
《水浒传》第53回中描述了李逵和戴宗在二仙山取路去往紫虚观,途中遇到了正在修炼的罗真人。李逵见到这一幕,决定要砍下罗真人的头来,于是挥动大斧将罗真人劈成两半。
注释
- 水浒传: 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53章。
- 第五十三回: 指《水浒传》这部小说中的第五十三个章节。
- 戴宗智取公孙胜: 这里指的是梁山好汉戴宗智勇双全地从公孙胜那里取了真经。
- 李逵斧劈罗真人: 李逵是梁山好汉中最为豪迈且力大无穷的角色,他为了正义,不惜挑战强大的敌人,此处描述了其英勇的行为。
- 二仙山: 小说中的一个地名,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
- 紫虚观: 一个道教修行场所。
- 云床: 描述罗真人坐在云端之上,进行修炼。
赏析
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动方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正义的执着。李逵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被塑造为一位粗犷、豪放的人物,而他的这一行为更是体现了他直爽、敢作敢当的个性。此外,这一段也反映了古代武侠世界中的一种英雄气概和对力量的追求,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