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雁翎铠甲人稀见,寝室高悬未易图。

寅夜便施掏摸手,潜行不畏虎狼徒。

河倾斗落三更后,烛灭灯残半夜初。

神物窃来如拾芥,前身只恐是钱驴。

话说当时汤隆对众头领说道:“小可是祖代打造军器为生。先父因此艺上遭际老种经略相公,得做延安知寨。先朝曾用这连环甲马取胜。欲破阵时,须用钩镰枪可破。汤隆祖传已有画样在此,若要打造便可下手。汤隆虽是会打,却不会使。若要会使的人,只除非是我那个姑舅哥哥。他在东京,见做金枪班教师。这钩镰枪法,只有他一个教头。他家祖传习学,不教外人。或是马上,或是步行,都有法则。端的使动神出鬼没。”说言未了,林冲问道:“莫不是见做金枪班教师徐宁?”汤隆应道:“正是此人。”林冲道:“你不说起,我也忘了。这徐宁的金枪法、钩镰枪法,端的是天下独步。在京师时,多与我相会,较量武艺,彼此相敬相爱。只是如何能勾得他上山来?”汤隆道:“徐宁先祖留下一件宝贝,世上无对,乃是镇家之宝。汤隆比时曾随先父知寨往东京视探姑姑时,多曾见来,是一副雁翎砌就圈金甲。这一副甲,披在身上,又轻又稳,刀剑箭矢急不能透,人都唤做赛唐猊。多有贵公子要求一见,造次不肯与人看。这副甲是他的性命,用一个皮匣子盛着,直挂在卧房中梁上。若是先对付得他这副甲来时,不由他不到这里。”吴用道:“若是如此,何难之有。放着有高手弟兄在此,今次却用着鼓上蚤时迁去走一遭。”时迁随即应道:“只怕无有此一物在彼。若端的有时,好歹定要取了来。”汤隆道:“你若盗的甲来,我便包办赚他上山。”宋江问道:“你如何去赚他上山?”汤隆去宋江耳边低低说了数句。宋江笑道:“此计大妙!”

诗句

雁翎铠甲人稀见,寝室高悬未易图。
寅夜便施掏摸手,潜行不畏虎狼徒。
河倾斗落三更后,烛灭灯残半夜初。
神物窃来如拾芥,前身只恐是钱驴。

译文

雁翎铠甲的人很少见过,卧室的窗户高悬而不易攀爬。
在寅夜就动手去搜寻,不怕虎狼的追捕。
河水倾斜,北斗坠落,在三更之后,蜡烛熄灭在半夜。
神物被偷走就像捡到一片芥末,我可能只是一只普通的驴罢了。

注释

  1. 雁翎铠甲: 一种以雁羽毛制成的铠甲,因其轻且坚固而得名。
  2. 高悬未易图: 形容难以企及或无法达到。
  3. 掏摸手: 用手进行搜索或盗窃的行为。
  4. 寅夜: 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寅时即早晨五点到七点。
  5. 河倾斗落: 指夜晚天空中北斗七星落下的景象。
  6. 烛灭灯残: 形容光线昏暗,难以看清事物。
  7. 神物窃来: 指珍贵的物品被偷偷拿走了。
  8. 前身只恐是钱驴: 暗示偷得的物品极其珍贵,以至于连原本的驴(钱)也比不上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水浒传》第五十六回中的情节,吴用和汤隆计划使用钩镰枪来诱骗徐宁上山,而徐宁拥有一副价值连城的雁翎砌就圈金甲。这副甲装备了极其先进的技术,使得普通人难以接近,因此成为了徐宁的生命线。汤隆通过讲述徐宁的甲的价值,成功说服了宋江和吴用采用这一计谋。

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紧张和冒险的氛围:从汤隆与徐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徐宁对这副甲的重视程度;从寅夜的行动描写可以看出行动的迅速和隐蔽;最后通过“河倾斗落”和“烛灭灯残”营造了一种深夜行动的紧张感。整个事件不仅体现了人物之间的智慧较量,也展现了江湖中的恩怨情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