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收军,众头领都在帐前坐下。军健早解项充、李衮到于麾下。宋江见了,忙叫解了绳索,亲自把盏,说道:“二位壮士,其实休怪。临敌之际,不如此不得。小可宋江久闻三位壮士大名,欲来礼请上山,同聚大义,盖因不得其便,因此错过。倘若不弃,同归山寨,不胜万幸。”两个听了,拜伏在地道:“已闻及时雨大名,谁不知道。只是小弟等无缘,不曾拜识。原来兄长果有大义,我等两个不识好人,要与天地相拗。今日既被擒获,万死尚轻,反以礼待。若蒙不杀收留,誓当效死报答大恩。樊瑞那人,无我两个,如何行得?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头领尊意若何?”宋江便道:“壮士,不必留一人在此为当。便请二位同回贵寨,宋江来日专候佳音。”两个拜谢道:“真乃大丈夫。若是樊瑞不从投降,我等擒来奉献头领麾下。”有诗为证:
诗句
水浒传 · 第六十回 ·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宋江收军,众头领都在帐前坐下。军健早解项充、李衮到于麾下。宋江见了,忙叫解了绳索,亲自把盏,说道:“二位壮士,其实休怪。临敌之际,不如此不得。小可宋江久闻三位壮士大名,欲来礼请上山,同聚大义,盖因不得其便,因此错过。倘若不弃,同归山寨,不胜万幸。”两个听了,拜伏在地道:“已闻及时雨大名,谁不知道。只是小弟等无缘,不曾拜识。原来兄长果有大义,我等两个不识好人,要与天地相拗。今日既被擒获,万死尚轻,反以礼待。若蒙不杀收留,誓当效死报答大恩。樊瑞那人,无我两个,如何行得?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头领尊意若何?”
译文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公孙胜在芒砀山降服妖魔的故事。晁天王的曾头市遭到袭击,项充和李衮被俘,宋江急忙解开他们的绳索,亲自斟酒敬他们,说:“二位壮士,实在对不起你们。在战场上,如果不这样做是做不到的。我早就听说你们的大名,想邀请你们上山,共同维护正义,但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这个好时机。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加入我们的山寨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两位英雄听了以后,恭敬地拜倒在地上说:“我们已经听到了及时雨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是我们二人没有机会见到你,真是天大的遗憾。现在我们既然被抓住,即使死了也无所谓,只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善待。如果能够不被杀害而留下,我们会誓死报答您的恩情。如果没有樊瑞的话,我们两个无法继续前进。如果您能同意我们中的一个返回,就说樊瑞投奔您,不知您的高见如何?”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梁山泊,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 芒砀山: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是古代著名的道教圣地。
- 晁天王:指的是晁盖,梁山好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经领导过多次起义。
- 曾头市:历史上的一个城市名,在这里发生的事件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 项充:梁山好汉之一,勇猛善战。
- 李衮:梁山好汉之一,同样勇猛善战。
- 樊瑞:这里指代另一位重要人物,可能是梁山好汉之一的人物。
- 及时雨:宋江的别称之一,他是一位机智、勇敢且善于用兵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宋江对项充和李衮的真诚邀请和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英勇好汉的赞美和对宋江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通过对宋江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敌人的宽容大度,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宋江对梁山好汉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民对于正义和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