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野战攻城事不通,神谋鬼计运奇功。
星桥铁锁悠悠展,火树银花处处同。
大府忽为金璧碎,高楼翻作祝融红。
龙群虎队真难制,可愧中书智力穷。
话说吴用对宋江道:“今日幸喜得兄长无事,又得安太医在寨中看视贵疾,此是梁山泊万千之幸。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北京探听消息,梁中书昼夜忧惊,只恐俺军马临城。又使人直往北京城里城外市井去处,遍贴无头告示,晓谕居民,勿得疑虑。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大军到郡,自有对头。因此梁中书越怀鬼胎。东京蔡太师见说降了关胜,天子之前,更不敢题;只是主张招安,大家无事。因此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道且留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好做脚手。”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北京。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救难破城。”宋江道:“若要如此调兵,便请军师发落。”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北京。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此为上计。”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时迁应允,听令去了。吴用次日却调解珍、解宝扮做猎户,去北京城内官员府里献纳野味。正月十五日夜间,只看火起为号,便去留守司前截住报事官兵。两个听令去了。再调杜迁、宋万扮做粜米客人,推辆车子去城中宿歇。元宵夜只看号火起时,却来先夺东门。“此是你两个功劳。”两个听令去了。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去北京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去往来接应。两个听令去了。再调李应、史进扮做客人,去北京东门外安歇。只看城中号火起时,先斩把门军士,夺下东门,好做出路。两个听令去了。再调鲁智深、武松扮做行脚僧行,去北京城外庵院挂搭。只看城中号火起时,便去南门外截住大军,冲击去路。两个听令去了。再调邹渊、邹润扮做卖灯客人,直往北京城中寻客店安歇。只看楼中火起,便去司狱司前策应。两个听令去了。再调刘唐、杨雄扮作公人,直去北京州衙前宿歇。只看号火起时,便去截住一应报事人员,令他首尾不能救应。两个听令去了。再调公孙胜先生扮做云游道士,却教凌振扮做道童跟着,将带风火轰天等炮数百个,直去北京城内净处守待。只看号火起时施放。两个听令去了。再调张顺跟随燕青从水门里入城,径奔卢员外家,单捉淫妇奸夫。再调王矮虎、孙新、张青、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扮作三对村里夫妻入城看灯,寻至卢俊义家中放火。再调柴进带同乐和扮做军官,直去蔡节级家中,要保救二人性命。调拨已定,众头领俱各听令去了。各各遵依军令,不可有误。此是正月初头。不说梁山泊好汉依次各各下山进发。有诗为证:
诗句:野战攻城事不通,神谋鬼计运奇功。
星桥铁锁悠悠展,火树银花处处同。
大府忽为金璧碎,高楼翻作祝融红。
龙群虎队真难制,可愧中书智力穷。
译文:攻城野战事情难以进行,神机妙算运用巧妙的计谋取得了成功。星星点缀的桥梁和铁链缓缓展开,火树银花在各处盛开。大官府突然破碎成金玉碎片,高楼被祝融山火染红。龙和虎的队伍真是难以制服,令人遗憾的是中书省的智谋已经到了尽头。
注释:本诗描述的是梁山泊的起义军攻打北京城的情况。”野战攻城事不通,神谋鬼计运奇功” 表示攻城野战时事情难以进行,但是通过巧妙的计谋取得了成功。 “星桥铁锁悠悠展,火树银花处处同” 则描绘了城市中的景象,星星点点的星光和铁桥以及火树银花相映成趣。 “大府忽为金璧碎,高楼翻作祝融红” 描述了由于梁山军的攻击,大官府突然破碎,高楼被祝融山火染红。最后一句 “龙群虎队真难制,可愧中书智力穷” 表明梁山军的战术和战斗力令敌人感到恐惧,而中书省的智谋已经无法应对,这体现了梁山军的强大和中书省的无力。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梁山军攻打北京城的紧张气氛和激烈战斗,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其中,通过“星桥铁锁悠悠展,火树银花处处同”等意象的使用,将战场的壮丽景象与和平景象相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龙群虎队真难制,可愧中书智力穷”等语句的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中书省智谋无力的讽刺和对梁山军胜利的自豪。整体上,这首诗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