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未了,只见楼前都发起喊来,说道:“梁山泊军马到了西门外。”解珍分付时迁:“你自快去,我自去留守司前接应。”奔到留守司前,只见败残军马,一齐奔入城来,说道:“闻大刀吃劫了寨也。梁山泊贼寇引军都赶到城下。”李成正在城上巡逻,听见说了,飞马来到留守司前,教点军兵,分付闭上城门,守护本州。

却说王太守亲引随从百余人,长枷铁锁,在街镇压。听得报说这话,慌忙回留守司前。却说梁中书正在衙前闲坐,初听报说,尚自不甚慌。次后没半个更次,流星探马接连报来,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快叫备马。

说言未了,时迁就在翠云楼上点着硫黄焰硝,放一把火来。那火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梁中书见了,急上得马。却待要去看时,只见两条大汉,推两辆车子,放在当路,便去取碗挂的灯来,望车子上点着,随即火起。梁中书要出东门时,两条大汉口称:“李应、史进在此!”手拈扑刀,大踏步杀来。把门官军吓得走了,手边的伤了十数个。杜迁、宋万却好接着出来,四个合做一处,把住东门。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轮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梁中书回马,再到留守司前,只见解珍、解宝手拈钢叉,在那里东撞西撞。急待回州衙,不敢近前。王太守却好过来,刘唐、杨雄两条水火棍齐下,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死于街前。虞候、押番各逃残生去了。梁中书急急回马奔西门,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响,轰天震地。邹渊、邹润手拿竹竿,只顾就房檐下放起火来。南瓦子前,王矮虎、一丈青杀将来。孙新、顾大嫂身边掣出暗器,就那里协助。铜佛寺前,张青、孙二娘入去,扒上鳌山,放起火来。此时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有诗为证:

诗句翻译:
水浒传 · 第六十六回 ·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言犹未了,只见楼前都发起喊来,说道:“梁山泊军马到了西门外。”

译文:
还未说完,就听见城楼上响起一片呐喊声,说:“梁山泊的大军已经到了西门。”

注释:

  1.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梁山泊,共同抗击腐败官府的故事。
  2. 第六十六回:这是《水浒传》中的第十六个故事章节,描述了这一回的主要情节。
  3. 时迁火烧翠云楼:时迁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火攻之术,此回中他烧毁了翠云楼。
  4. 吴用智取大名府:吴用是《水浒传》中的主要智谋人物之一,此回中他通过计策帮助梁山取得大名府。
  5. 解珍分付时迁:“你自快去,我自去留守司前接应”:解珍在此处命令时迁先去执行任务,而他则负责在留守司前接应。
  6. 李成正在城上巡逻,听见说了,飞马来到留守司前:李成作为官员正在巡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骑马前往留守司报告。
  7. 梁中书正在衙前闲坐,初听报说,尚自不甚慌:梁中书在衙门里坐着,一听到报告就有些慌张。
  8. 流星探马接连报来,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快叫备马:由于不断有紧急消息传来,梁中书感到非常恐慌,急忙准备骑马逃走。
  9. 时迁就在翠云楼上点着硫黄焰硝,放一把火来:时迁在翠云楼点燃硫磺和硝石,制造了一场大火。
  10. 那火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这场火灾非常壮观,火焰冲天,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
  11. 梁中书见了,急上得马。却待要去看时,两条大汉,推两辆车子,放在当路,便去取碗挂的灯来,望车子上点着,随即火起:梁中书想要出去看看情况,但两条大汉已经将车灯点燃,并迅速点燃了车上的蜡烛,引发了大火。
  12. 梁中书要出东门时,两条大汉口称:“李应、史进在此!”手拈扑刀,大踏步杀来。把门官军吓得走了,手边的伤了十数个。杜迁、宋万却好接着出来,四个合做一处,把住东门:梁中书想要从东门逃跑,但被两个大汉拦下,声称李应和史进在这里,随后两人挥舞扑刀冲上来,吓退了守卫。
  13. 王太守却好过来,刘唐、杨雄两条水火棍齐下,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死于街前:王太守恰好赶到现场,刘唐和杨雄挥舞水火棍攻击梁中书,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14. 虞候、押番各逃残生去了:守卫和差役们见势不妙纷纷逃离现场。
  15. 梁中书急急回马奔西门,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响,轰天震地:梁中书急忙逃向西门,只听城隍庙里传来连续的炮声,声音震耳欲聋。
  16. 邹渊、邹润手拿竹竿,只顾就房檐下放起火来:邹渊和邹润手持火把,在房屋的屋檐下点燃了更多火源。
  17. 南瓦子前,王矮虎、一丈青杀将来:在南侧的瓦砾堆旁,王矮虎和一丈青开始攻打。
  18. 孙新、顾大嫂身边掣出暗器,就那里协助:孙新和顾大嫂从暗处取出兵器支援战斗。
  19. 铜佛寺前,张青、孙二娘入去,扒上鳌山,放起火来:在铜佛寺前,张青和孙二娘进入现场,爬上鳌山点燃了更多的火。
  20. 此时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此时北京城内一片混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
  21. 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四处都是火光映照的天空,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22. 有诗为证:这首诗描述了当时北京城的惨状以及梁山好汉的英勇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