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前后,听得一派鼓乐响,乃是庙上众香官与圣帝上寿。四更前后,燕青、李逵起来,问店小二先讨汤洗了面,梳光了头,脱去了里面衲袄,下面牢拴了腿绷护膝,匾扎起了熟绢水裩,穿了多耳麻鞋,上穿汗衫,搭膊系了腰。两个吃了早饭,叫小二分付道:“房中的行李,你与我照管。”店小二应道:“并无失脱,早早得胜回来。”只这小客店里,也有三二十个烧香的,都对燕青道:“后生,你自斟酌,不要枉送了性命。”燕青道:“当下小人喝采之时,众人可与小人夺些利物。”众人都有先去了的。李逵道:“我带了这两把板斧去也好。”燕青道:“这个却使不得。被人看破,误了大事。”当时两个杂在人队里,先到廊下做一块儿伏了。那日烧香的人,真乃亚肩叠背。偌大一个东岳庙,一涌便满了。屋脊梁上,都是看的人。朝着嘉宁殿,扎缚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银器皿,锦绣段匹。门外拴着五头骏马,全副鞍辔。知州禁住烧香的人,看这当年相扑献圣。一个年老的部署,拿着竹批,上得献台,参神已罢,便请今年相扑的对手出马争跤。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第七十四回,描述了宋江的徒弟燕青和李逵在寿张乔坐衙时的场景。
燕青和李逵是宋江的部下,他们一起参与了这次的活动。诗中描绘了他们在庙上众香官与圣帝上寿时的热闹场景,以及他们在廊下做一块儿伏了的情况。诗中使用了一些关键词,如“三更前后”,“四更前后”、“店小二”、“房中”等,这些都是描述时间和场景的元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赏析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 语言风格:诗歌采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动作,展现了当时庙会上的热闹气氛。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燕青和李逵在庙会上的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描绘的场景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