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下了马,走进竹篱。军人把马拴了。二人入得草堂,分宾主坐下。茶罢,贯忠教随来的军人卸下鞍辔,把这两匹马牵到后面草房中,唤童子寻些草料喂养,仍教军人前面耳房内歇息。燕青又去拜见了贯忠的老母。贯忠携著燕青,同到靠东向西的草庐内。推开后窗,却临著一溪清水,两人就倚著窗槛坐地。
贯忠道:“敝庐窄陋,兄长休要笑话!”燕青答道:“山明水秀,令小弟应接不暇,实是难得。”贯忠又问些征辽的事。多样时,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乃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贯忠筛了一杯,与燕青道:“特地邀兄到此,村醪野菜,岂堪待客?”燕青称谢道:“相扰却是不当。”数杯酒后,窗外月光如昼。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燕青夸奖不已道:“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后,便不得相见。却寻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像劣弟恁地东征西逐,怎得一日清闲?”
【水浒传】第九十回 ·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诗句:
- “水浒传”: 这是诗的题目,表明这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
- “第九十回”: 表示这首诗是《水浒传》第九十个章节的内容。
- “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此处提到宋江参禅,说明这里可能是宋江修行的地方。
- “双林镇”: 双林镇是小说中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燕青遇到贯忠的地点。
- “燕青”: 指的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人公之一燕青。
- “贯忠”: 这里的贯忠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可能是贯忠将军或其部下。
译文:
在五台山的一片静谧之中,宋江来到了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参禅之旅。他与一位名叫贯忠的人物相遇,这位贯忠是双林镇上的一名将军,他的府邸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溪边。两人相谈甚欢,从战争到个人经历,无所不谈。夜幕降临时,贯忠邀请燕青共享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还有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两人在月光下品茗赏景,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注释:
-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朝末年一群好汉的故事。
- “第九十回”: 《水浒传》中,第九十个章节指的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可能涉及到某个重大事件或情节转折。
- “五台山”: 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文化。
- “双林镇”: 在小说中,双林镇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常被用作重要人物的住所或事件发生地。
- “燕青”: 在《水浒传》中,燕青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以其忠诚和机智著称。
- “贯忠”: 贯忠可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可能是故事中的关键角色,具体身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江在五台山参禅的情境,以及他在双林镇遇到的贯忠。诗中通过对自然风光、人物对话和情感交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燕青与贯忠的交流,反映了人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彼此的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