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诗句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译文
徐爱问道:您认为“广泛学习”是“约束礼节”的功夫,经过深入思考后,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希望您能稍作解释。
注释
- 博学: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
- 约礼:在行为上严格遵循礼节。
- 功夫:指达到某种境界或能力的方法或过程。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即“知行合一”。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而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实现内心的修养和提升。王阳明在这里强调了“博学”与“约礼”之间的关系,指出广泛学习可以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而约束礼节则是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这种思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