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将关键语句提取出来,并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是说:先生答:“对。人的主宰就是心,心所发出的就是意念,意念的本性就是知识,意念存在的地方就是事物。如果意念存在于事亲之中,那么事亲就是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事君之中,那么事君就是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仁民爱物之中,那么仁民爱物就也是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视听言动之中,那么视听言动也就都成了一物”。所以先生说:“没有外在的道理,也没有外在的事物。《中庸》上说‘不诚无物’,《大学》中‘明明德’的功效就是诚意。‘诚意’的功效就是格物。”
【答案】
译文:
先生答:“对。人的主宰就是心,心所发出的就是意念,意之本性就是知识,意所在之处就是事物。如果意念存
在于事亲之中,那么事亲就是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事君之中,那么事君就是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仁民爱物之中
,那么仁民爱物也就成了一物。如果意念存在于视听言动之中,那么视听言动也就都成一物了。”
赏析: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先生对于心性修养的看法。首先,先生认为人的主宰是心,心发出意念,意念的本性就是知识,意
念存在的地方就是事物。然后,先生指出意念可以存在于事亲、事君、仁民爱物等不同方面,也就是在不同的事情中表
现出不同的意念。最后,先生强调没有外在的道理,也没有外在的事物。《中庸》上说‘不诚无物’,《大学》中‘明明
德’的功效就是诚意。‘诚意’的功效就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