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这首诗的译文是:
孔子说:“学习要专心,不能像三王那样顺应时代治理国家,而一定要实行上古的风俗,这是佛、老的学说。顺应时代治理国家,不能像三王那样以道德为本,而用功利之心去实行,这就是伯者以下的事业。后世的儒者,许多人讲来讲去,只是讲的伯术。”
注释:
- 传习录: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 卷上:指《论语》的一卷。
- 门人徐爱录:指徐爱的《论语》注解。
- 十一:即第一篇,共十一章。
- 又曰:再次提到。
- 专事无为:专心于不干预世事。
- 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不能像三王那样顺应时代治理国家。
- 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一定要实行上古的风俗。
- 即是佛、老的学术:就是佛、老的学说。
- 因时致治,不能像三王之一本于道:顺应时代治理国家,不能像三王那样以道德为本。
- 而以功利之心行之:而用功利之心去实行。
- 即是伯者以下事业:这就是伯者以下的事业。
- 后世儒者:后来的儒家学者。
- 许多讲来讲去:许多人讲来说去。
- 只是讲得个伯术:只是讲得伯术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传习录》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的看法。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像三王那样顺应时代治理国家。而如果一定要实行上古的风俗,那就是佛、老的学说。顺应时代治理国家,不能像三王那样以道德为本,而用功利之心去实行,这就是伯者以下的事业。后世的儒者,许多人讲来讲去,只是讲的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