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诗句

问上达工夫。

译文

询问关于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

注释

  • 问上达工夫: 询问关于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

赏析

这是王阳明在《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十》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学问的过程和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王阳明主张学问应当从基础做起,即“下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智慧水平。而当一个人的基础已经打好,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之后,就可以追求更高深的境界,即“上达”。这种观点打破了当时一些人对学问的误解,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从而忽视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达到自身提升的可能性。

王阳明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与修行的统一性,认为学问和修养是相辅相成、逐步递进的。通过“下学”积累知识、技能,然后通过“上达”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这种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