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诗句】: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译文】:先生回答:“‘惟精’是追求‘惟一’的理念,‘惟精’是追求‘惟一’的功夫;不是在追求‘惟一’之外又追求‘惟精’。‘精’字从‘米’,就用米来做比喻:要想得到这种米纯净洁白,就是追求‘惟一’的意思;然而没有经过舂簸筛拣的‘惟精’的劳作,就无法使这种米纯净洁白。舂簸筛拣是追求‘惟精’的功夫,但也只是要求这种米纯净洁白而已。广泛地学习、认真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析、坚定地实践,都是为了追求‘惟精’和达到‘惟一’。其他如‘博文’者,即追求简约礼仪的功夫,‘格物致知’者,即追求诚意的功夫,‘道问学’即追求尊德性的功夫,‘明善诚身’即追求真诚修身的功夫,这些都不是二说。”
【赏析】:此诗通过问答的形式,探讨了“惟精”与“惟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达到对真理的追求。先生用米的形象比喻来说明“惟精”与“惟一”的关系,强调了“惟精”是基础,而“惟一”则是在这一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追求。同时,他提出广博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坚定的实践等都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惟精”和实现“惟一”。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