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译文
陆澄问道:“有人晚上害怕鬼怪,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说:“只是因为平日没有集中心思于义理,心中有愧疚而害怕。如果平时的行为正直符合神明,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子莘说:“只有正直的人不需要害怕鬼,恐怕的是恶鬼不管人是否善良。”
王阳明说:“难道会有邪恶的鬼能迷惑正直的人吗?仅仅是害怕就是心志不坚定,所以会被迷惑。不是鬼在迷惑,而是自己的心在自迷;例如,有人被美色所惑,就是被‘色鬼’迷惑;有人被财货所动,就是被‘货鬼’迷惑;愤怒到不该愤怒的时候,就是被‘怒鬼’迷惑,恐惧到不该恐惧的时候,就是被‘惧鬼’迷惑。”
注释
-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陆澄询问有人晚上害怕鬼的原因怎么办。
-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先生说,只是因为平日没有集中思想于义理,心中有所愧疚而害怕。如果平时行为正直符合神明的要求,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子莘说,只有正直的人不需要害怕鬼,恐怕的是恶鬼不分善恶,所以不免会害怕。
-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先生说,哪里有邪恶的鬼能迷惑正直的人呢?只是因为害怕就足以说明心志不正,所以会被迷惑。不是鬼在迷惑,而是自己的心在自迷;例如,有人被美色所惑,就是被‘色鬼’迷惑;有人被财货所动,就是被‘货鬼’迷惑;愤怒到不该愤怒的时候,就是被‘怒鬼’迷惑,恐惧到不该恐惧的时候,就是被‘惧鬼’迷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王阳明对待“怕”的态度和哲学思考。首先,王阳明回答陆澄的问题时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他提出,真正的问题在于内心是否有愧疚感,而不是外界的恐怖。其次,他对子莘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即使是正直的人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感到害怕,这并不意味着是被外界的恶鬼所迷惑。最后,王阳明用“好色”、“怒”、“惧”三种不同的情境来具体阐述他的理论,强调了内心的自我控制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