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引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澄问:“仁、义、礼、智这四个名,是已经发出后才有的吗?”
陆澄回答说:“是的。”
然后有一天,陆澄又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是性的表现吗?”
陆澄回答说:“仁、义、礼、智也是表现。性只有一个,从它的形体来说,叫做天;从它的主宰来说,叫做帝;从它的流行来说,叫做命;从它赋予人的性质来说,叫做性;从它主宰身体来说,叫做心。心的发动,遇到父亲就叫做孝,遇到君王就叫做忠,像这样继续下去,名字可以永远没有穷尽,只不过一个性罢了。就像人只有一个,对父亲称为子,对儿子称为父,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只有一个人而已。只要人在性上用功,把一性的字看得清楚明白,那么万理就会灿然呈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陆九渊关于“性”的理论。他认为性是一,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陆九渊对于人性的理解,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由本性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本性上下功夫,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本性,从而达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