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

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这首诗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一段对话。陆澄问王阳明关于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的说法,王阳明回答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王阳明强调了人情事变的重要性。他强调,除了人情事变,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这是因为喜、怒、哀、乐等情感都是人情的一部分。其次,王阳明指出,人情事变包括自视、听、言、动以及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是人的情感体验。最后,王阳明提出了“致中和”和“谨独”这两个概念。他认为,要应对人情事变,关键在于“致中和”,而“致中和”又在于“谨独”。

这段对话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人情事变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人情事变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也是人生的主要任务。为了应对人情事变,他提出了“致中和”和“谨独”这两个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旨在让人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和和谐。这种理解既深刻又具有指导意义,为人们在面对人情事变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