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著,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
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我们逐句解读《传习录》中的这段内容:
-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著,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
- 译文:老师对学生说:“学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目的,这样才有方向和成效。即使你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指导,就像船没有舵一样,无法正确行驶,最终只会迷失方向。否则,你虽然在努力学习,但只是表面上的学习,无法深入理解和实践,这样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问,也不是达到最高真理的方式。”
- 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 译文:老师又说:“当你对某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即‘见得时’),无论你如何表达,都是可以的;如果你的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够深刻(即‘于此处不通’),那么无论你怎么表述,都会显得混乱不清。只有当你对这个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时,你的观点才能清晰、准确。”
注释:
- “为学”:指学习或研究学问。
- “须得个头脑”:必须有清晰的中心或目标。
- “工夫”:这里是指学习的过程和努力。
- “无间”:指没有间断,持续不断。
- “义袭而取”:表面模仿或抄袭。
- “行不著”:行动或实践不能深入。
- “习不察”:日常学习观察不仔细。
- “大本”:根本,最基础的部分。
- “达道”:达到最高的道德或智慧。
- “识”:理解或认识。
- “横说竖说”:不论正面向侧或从侧面表达。
- “通”:通透或理解透彻。
- “未见得”:理解或认识不全面或不深刻。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王阳明关于学习的深刻见解。他主张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和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努力。他强调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当对某个知识点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时,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才能准确无误。这种观点鼓励深入学习和反思,以实现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