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亦照也’,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尝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二也,二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二,不二则不息矣。
诗句
1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
- 注释:来函中提到您说“照心非动也”,难道是因为它遵循道理而被称为静吗?
- 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尝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 注释:难道是因为良知从未不在其间,从未不明确在其中,而且视听言动不过就是自然的道理吗?既然已经说这是妄心,那么在妄心可以称之为照,而在照心则被称之为妄了。妄和息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我用妄心的照来延续至诚的不息,我对此有些不明白,希望你能再次开解。
译文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
- 注释:来信中说:“老师又提到‘照心非动也’,难道是因为他顺应道理而被称为静的吗?”
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尝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
- 注释:难道是因为良知从未不在其间,从未不清楚地在其中间,而且视听言动不过就是自然的道理吗?
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
- 注释:既然已经称这为妄心,那么在妄心中可以说它是照的,而在照心中则被视为妄的了。
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 注释:妄心和息有何差异呢?现在我用妄心的照来延续至诚的不停止,我对此有些不明白,希望你能再次开导。
赏析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的内心状态——是否为妄心,以及如何理解“照心”和“妄心”的关系。诗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观点的质疑以及对“照心”和“妄心”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这种提问方式不仅展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求知欲望,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思考的热情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