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观古人言语,在以意逆志而得其大旨,若必拘滞于文义,则“靡有孑遗”者,是周果无遗民也。周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盖其意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自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以至刻、秒、忽、微,莫不皆然。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非可以言语穷也。若只牵文泥句,比拟仿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矣。

这首诗是王阳明在《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七”。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凡观古人言语,在以意逆志而得其大旨,若必拘滞于文义,则“靡有孑遗”者,是周果无遗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古代人的言论时,应该用心去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和志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含义。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的意思,那么对于古人的思想就会一无所知,就像周朝的人已经没有遗民一样,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被遗忘了。

  2. 周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子提出的“静止到极点就会发生运动”的观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接受而不去深入思考,也会有所偏颇。

  3. 盖其意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观点的大意是根据“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理论来的。

  4. 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极的生生不息的原理,它的妙用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它的本体是恒定不变的。

  5. 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极的生生不息就是阴阳的生生不息。在这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它妙用的无休无止,这就是所谓的“动”,也就是阳气的产生;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它的本体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静”,也就是阴气的生成。这并不是说只有在动静变化之后才有阴阳的产生。

  6. 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阴阳是一种气,这种气会屈曲伸展而成阴阳;动静是一种道理,这种道理会隐隐约约或显而易见而成动静。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都可以看作是阳性或者动性的存在,但同时也不缺少阴性或者静性的存在。

  7. 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夏季节不停歇,秋冬季节也不停止,都可以被称为阳性或者动性的存在。

  8. 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夏季节是常态,秋冬季节也是常态,都可以被视为阴性或者静性的存在。

  9. 自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以至刻、秒、忽、微,莫不皆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一直到时间的单位如刻、秒、忽、微,都是如此。

  10. 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非可以言语穷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无声的,不是靠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不能用语言去完全解释它。

  11. 若只牵文泥句,比拟仿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话,那么就好像是自己在《法华经》中转来转去,而不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