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
《传习录》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代表作之一,其深刻地探讨了心性之学以及如何实践良知。在《答聂文蔚一》中,王阳明表达了自己对学问、道德修养及与人为善的看法。以下为该诗的逐句释义及其关键词注释:
- 夫人者,天地之心
- 夫人者:人。
- 天地之心:指人的本性与宇宙的自然法则相通。
- 关键词注释:天地之心,指人的心性与宇宙万物本为一体,强调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 天地万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本吾一体者也:本来与我自身是一体的。
- 关键词注释: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强调万物与人的一体性,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生民之困苦荼毒
- 生民:百姓。
- 困苦荼毒:遭受苦难和痛苦。
- 关键词注释:生民遭受的痛苦和苦难,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 孰非:难道不是吗?表示反问。
- 疾痛之切于吾身者:身体上的疼痛和痛苦。
- 关键词注释:这句话表达了王阳明对民生痛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 不知吾身之疾痛
- 不知:不明白或不了解。
- 吾身之疾痛: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痛苦。
- 关键词注释:这句话反映了王阳明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和自我反省。
- 无是非之心者也
- 无是非之心:没有是非之心。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观点,即人应超越是非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 是非之心:指良知。
- 不虑而知: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
- 不学而能:不需要学习就能掌握。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是一种先天的能力,无需后天学习即可感知和理解世界。
- 所谓“良知”也
- 所谓”良知“:这里的“良知”指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判断力。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将这种内在的道德判断力视为人的道德基础,强调通过培养良知来达到道德完善。
-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 在人心:存在于人心中。
- 无间于圣愚:不区分圣贤与愚笨之人。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同样的良知,这种良知不分贵贱、智愚,是普遍的人性。
-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 天下:指全世界、全人类。
- 古今之所同也:自古以来都如此。
- 关键词注释:这表明王阳明认为,人类的道德原则和智慧是普遍适用的,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 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
- 惟务:只,仅仅。
- 务致其良知: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良知。
- 关键词注释:这是王阳明对君子行为准则的概括,强调君子应当专注于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
- 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
- 自能:能够。
- 公是非:公正地评价是非。
- 同好恶:共同喜欢或厌恶。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良知,就能够公正地评价是非和喜好,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 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 视人犹己:把别人当作自己看待。
- 视国犹家: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家。
- 关键词注释:这表明王阳明主张以家庭的情感去对待他人,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厚关怀。
- 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
- 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来考虑问题。
- 求天下无治:寻求社会太平无事。
- 关键词注释:王阳明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将天下视为自己的家时,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
《答聂文蔚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阳明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还传达了他对于社会和谐与个人修行的深刻认识。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苦难和社会不公的反思,以及对良知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展现了王阳明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