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诗句解析

  1.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
  • 九川提问:近年来他因为厌倦泛滥无根的学说,想要通过静坐来排除杂念,但发现不仅做不到,反而更加心烦意乱。
  1.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 先生回答:他认为,要消除杂念,关键在于内心的纯正。
  1.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 九川又问:是否真的存在没有杂念的时候?
  1.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 先生说: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完全没有杂念的状态。
  1.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 九川疑惑:既然内心无法真正达到完全的清净,那又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安静?
  1.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 九川进一步询问:他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动作,也是内心念头的一种表现,这与杂念无关,不应区分动静。
  1.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 九川对先生的“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这一说法表示好奇。
  1.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 九川解释:他认为,内心的平静来源于没有欲望,即所谓的“无欲”。而这种平静状态正是“静亦定,动亦定”的体现。他强调,只有当内心的戒惧之念活跃时,才是真实存在的,这体现了自然宇宙的生生不息。如果杂念占据了主导,那么即便是短暂的一刻也会失去生命。

译文

九川问道:近来我因为厌倦那些空洞无物的学问,想要通过静坐来排除杂念,但发现不仅做不到,反而更加感到心烦意乱。

先生回答道: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杂念呢?关键是要端正自己的内心。

九川说:那么有没有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杂念的状态呢?

先生回答:确实不存在完全没有杂念的时刻。

九川说: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谈论到真正的安静呢?

九川继续追问:即使是最微小的动作,也是内心念头的表现,这与杂念无关,不应区分动静。

九川进一步提出疑问:周子是如何理解“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的呢?

九川解释说:无欲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正是“静亦定,动亦定”中的“定”字所指的本体。而戒惧之念的活跃,则是宇宙生生不息的象征。如果杂念占据了主导,那么即使是短暂的一刻也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