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惟?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渠皆云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是日俱有省。

诗句

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译文

问:“我通过静坐来修行,感觉内心的杂念逐渐减少。但当我面对事务时又会感到心绪纷乱,随即产生一些思考去审视事务。事务结束后,我又在寻找以前学到的功夫,却觉得内心既有外界的东西,又有内在的杂念,这就像一片混乱一样。”

注释

  1. “传习录”:这是王阳明的心学著作之一,是《阳明全书》的一部分,收录了很多关于心性修养的论述。

  2. “门人陈九川录”:记录的是王阳明弟子陈九川对《传习录》的整理和诠释。

  3. “四”:指《传习录·卷下》。

  4. “问”:提问者。

  5. “静坐用功”:指通过冥想、静坐的方式来修行。

  6. “颇觉此心收敛”:感觉到内心的杂念逐渐减少。

  7. “遇事又断了”:面对事情时又感到心思纷乱,难以持续专注于当下。

  8. “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随即产生了一些想法去审视正在发生的事情。

  9. “事过又寻旧功”:事情结束后,又开始寻找以前学过的功夫。

  10. “还觉有内外”:意识到内心有外界的影响,也有内在的干扰。

  11. “打作一片”:将一切杂念放在一起,不再分外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心学中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王阳明认为,人心本来是无内外之分的,因为后来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将心分为了内外,导致失去了原本的本真。因此,他强调通过静坐等方式修练心性,以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强调的是内在修炼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即知与行的合一,反对将内心与外界区分开来的做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