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传》主理,何如?”

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

【注释】

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传》主理,何如?”

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

【赏析】

朱熹和程颐对《易经》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朱熹认为《易经》主要是关于占卜的学问,强调“理”与“卜筮”的关系,认为“卜筮”只是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程颐则认为《易经》主要是关于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学问,强调“理”与“卜筮”的联系,认为“卜筮”也是理解“理”的一种方式。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朱熹对于《易经》的理解,即“卜筮”和“理”是相互联系的。他认为,无论是占卜还是学习,都是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他强调了“卜筮”和“理”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两者都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诗中还提到了程颐对《易经》的看法。他认为,《易经》不仅仅是关于占卜的知识,更是关于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学问。他还强调了“理”与“卜筮”的联系,认为“卜筮”也是理解“理”的一种方式。他的观点与朱熹有所不同,但同样强调了“卜筮”和“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比朱熹和程颐对《易经》的理解,揭示了他们之间的观点差异。它不仅展示了两位思想家对《易经》的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