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出入,损益也。虽有损益,不逾天地日月运行各正之矩,非谓小节之可以自恣也。

  礼器则大矣,

  能备知礼器而用之,大人之事备矣。盖礼器云者,以天理之节文合而为大器,不倚于一偏者也。

  修性而非小成者与!

  性,谓理之具于心者;修,如修道之修,修著其品节也。修性而不小成,所以尽吾性之能而非独明其器数。

  运则化矣,

  礼运本天地日月之化而推行于节文,非知化者不能体。

  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通达大顺,得中而无不和,则于多寡、大小、高下、质文之损益,曲畅人情之安矣。律吕之高下,人心之豫悦,此理而已。盖中和一致,中本于和而中则和,著于声容,原于神化,阴阳均而动静以时,所谓“明则有礼乐”也。故礼器以运为本。敔按:中本于和,谓时中本于太和

”`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子夏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出入,损益也。虽有损益,不逾天地日月运行各正之矩,非谓小节之可以自恣也。 礼器则大矣,能备知礼器而用之,大人之事备矣。 修性而非小成者与!性,谓理之具于心者;修,如修道之修,修著其品节也。修性而不小成,所以尽吾性之能而非独明其器数。 运则化矣,礼运本天地日月之化而推行于节文,非知化者不能体。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对《正蒙·卷五·至当篇》进行了注解,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实践来体会自然的道理。他提出了“出入,损益也”的观点,认为虽然有适度的变化和调整,但是这些调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应超越这个界限。此外,他强调了礼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理解宇宙万物的根本工具。王夫之的注解不仅继承了张载的思想,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逐渐理解并掌握礼器的本质。他还提倡修身养性,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最后,他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通过对这段文本的逐句释义和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以及王夫之的哲学思想。这段文本不仅涉及到了道德修养、宇宙观和人生观等重要话题,还体现了王夫之对于传统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学习这段文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