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有素于我也;

  素,犹豫也,言豫知其理而无不得。此孟子自言其所得之辞。

  “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

  如玉,表里纯善而无疵也。放道而行,非诚有其得于心者,虽善,不足以感人。

  “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

  忾,气相感也。修己之尽者,成如玉之德,无私无欲而通天下之志;如其不然,刻意尚行,矫物以为高,妻子不可行也。德至则感通自神,岂以己之是临物之非哉!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诗句及译文:

万物皆备于我,    
素,犹豫也,言豫知其理而无不得。此孟子自言其所得之辞。    
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    
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如玉,表里纯善而无疵也。放道而行,非诚有其得于心者,虽善,不足以感人。    
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忾,气相感也。修己之尽者,成如玉之德,无私无欲而通天下之志;如其不然,刻意尚行,矫物以为高,妻子不可行也。德至则感通自神,岂以己之是临物之非哉!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注释:

  • 万物皆备于我:意思是万物都有其本质或本源在我身上。
  • :犹豫,指预知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孟子自己所说的他的理解。
  • 反身而诚:指行为没有不使内心感到不满的,那么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 知之尽:知道的事情达到极点。
  • 实践之:实践(行动),实践是把心里所知道的变成现实。
  • 未能如玉:不能像玉一样完美无瑕。
  • 不足以成德:不足以成就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 不足以孚天下:不足以使天下人都信服。
  • 如玉:像玉一样纯洁美好且没有瑕疵。
  • 放道而行:放弃道德原则而行事。
  • 非诚有其得于心者:如果没有真心实意地从内心得到某种东西的话。
  • 修己以安人:修身养德是为了安定他人。
  • 修己:修养自己的德行。
  • 安人:使百姓安定。
  • 修己而不安人:修养自身却不安于享受他人的奉养。
  • 不行乎妻子:不满足于此。
  • 况可忾于天下:何况能够影响天下的人。
  • 正己而不求于人:端正自己,不向别人要求什么。
  • 不愿乎外之盛者与:不希望在外界强盛的人面前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孟子通过这段话表达了他关于修身和治国的一些核心思想。首先,他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修养完善,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接下来,孟子讨论了“正己”这一概念,即通过自我修炼来实现道德上的完善。他强调,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不考虑道德上的成就,那么这种成就是不可能持久的。同时,孟子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外界的成功而迷失自我,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最后,孟子提倡一种谦逊的生活方式,主张人们应该专注于提升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人。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