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堰司徒庙,汉会稽太守严助庙也。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凡山物粗粗(虎、豹、麋鹿、獾猪之类),海物噩噩(江豚、海马、鲟黄、鲨鱼之类),陆物痴痴(猪必三百斤,羊必二百斤,一日一换。鸡、鹅、凫、鸭之属,不极肥不上贡),水物哈哈(凡虾、鱼、蟹、蚌之类,无不鲜活),羽物毨毨(孔雀、白鹇、锦鸡、白鹦鹉之属,即生供之),毛物毧毧(白鹿、白兔、活貂鼠之属,亦生供之),洎非地(闽鲜荔枝、圆眼、北苹婆果、沙果、文官果之类)、非天(桃、梅、李、杏、杨梅、枇杷、樱桃之属,收藏如新撷)、非制(熊掌、猩唇、豹胎之属)、非性(酒醉、蜜饯之类)、非理(云南蜜唧、峨眉雪蛆之类)、非想(天花龙蜓、雕镂瓜枣、捻塑米面之类)之物,无不集。庭实之盛,自帝王宗庙社稷坛亹所不能比隆者。十三日,以大船二十艘载盘軨,以童崽扮故事,无甚文理,以多为胜。城中及村落人,水逐陆奔,随路兜截,转折看之,谓之“看灯头”。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
诗句:
译文:
陶堰的司徒庙,是汉代会稽太守严助的庙宇。每年元宵节,官府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负责此事的人,会动员整个家族一年到头准备。各种山野的食材都精心挑选,海里的海鲜也是应有尽有,陆地上的肉食更是讲究新鲜,水里的生物都是活蹦乱跳的,禽鸟也是色彩斑斓。所有的食物都经过精挑细选,没有一样是随便供应的。庙中的庭院因为食物的丰盛而非常热闹,甚至超过了帝王的宗庙和社稷坛。到了元宵节,官府还会用二十艘船装载着各种食品,让小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数量很多,以多取胜。城里和乡村里的人都跟着船一起出发,到处去寻找那些美食,这叫做“看灯头”。到了元宵之夜,庙里还上演戏曲,戏班子的成员都是从越州来的最顶尖的艺人,或者请的是自杭州武林来的高手,他们的表演费用每天都有数万元的进账。
注释:
- 陶堰: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
- 司徒庙:古代祭祀掌管土地之神的庙宇。
- 汉会稽太守:指汉朝时的会稽郡太守,严助曾任此职。
- 供品:供奉给神明的食物。
- 粗粗(虎、豹、麋鹿、獾猪之类):形容食物种类繁多。
- 噩噩(江豚、海马、鲟黄、鲨鱼之类):形容海产品丰富多样。
- 痴痴(猪必三百斤,羊必二百斤,一日一换。鸡、鹅、凫、鸭之属,不极肥不上贡):形容动物肉类的供应充足且讲究质量。
- 哈哈(凡虾、鱼、蟹、蚌之类,无不鲜活):形容水产品新鲜生动。
- 毨毨(孔雀、白鹇、锦鸡、白鹦鹉之属,即生供之):形容动物鸟类种类繁多且新鲜。
- 毧毧(白鹿、白兔、活貂鼠之属,亦生供之):形容动物类包括珍稀动物和普通动物的多样化。
- 洎非地(闽鲜荔枝、圆眼、北苹婆果、沙果、文官果之类):形容水果的种类非常丰富。
- 非天(桃、梅、李、杏、杨梅、枇杷、樱桃之属,收藏如新撷):形容水果种类繁多,如同新采摘的一样。
- 非制(熊掌、猩唇、豹胎之属)、非性(酒醉、蜜饯之类)、非理(云南蜜唧、峨眉雪蛆之类)、非想(天花龙蜓、雕镂瓜枣、捻塑米面之类):形容食品中包含的动物制品和植物制品种类繁多,有的甚至是珍贵的,有的则平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一个富有的地方——陶堰司徒庙的热闹场面。诗中详细记录了这个庙会在物资供应方面的豪华程度,以及人们对此的反应和享受。通过丰富的食材描述和生动的民间活动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庆祝方式的独特性。整首诗既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反映了古人对食物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