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藏舍利子塔也。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

次早,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上下皲定,四围镂刻花楞梵字。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入楞内,复目氐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鬋鬘皆见。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邃,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诗句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藏舍利子塔也。

译文

阿育王寺,梵语意为“寂静的圣地”,门前有八至九棵参天古松,环境幽静,给人以庄严古雅之感。大殿与山门相隔遥远,远处烟雾缭绕,树木掩映下透进一片明亮,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沿着寺庙右侧前行,到达方丈门外,有两棵高达天空的娑罗树。便殿里供奉着旃檀佛像,内中藏有一尊非常古老的铜塔,是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赐予的,用来存放舍利子。舍利子经常发光,五彩斑斓,无数条光线从塔中射出,每年三四次可见。凡人瞻礼舍利,会根据因缘显现各种相。如果墨黑无所见者,此人必死。昔年湛和尚来到寺庙时,也没有看到舍利,但那一年他却去世了。多次有验证。
次日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僧侣引导我拜佛,打开那铜塔,里面供奉着一小塔,像笔筒一样六角形,不是木质也不是纸皮,而是用一种非木非皮非漆的特殊材料制成的,表面皲裂固定,四周围刻着花纹和梵文。舍利子挂在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们透过眼光进入花纹内,向上看舍利子,辨别其形状。我第一次看见三颗珠子连在一起就像念珠串,发出光亮。我又向下观看,希望见到它的真身,再仔细观察后,看到一个白衣观音小像,眉目清晰,发髻上的装饰都能看到。秦一生反复观察,最终什么也没看见,他感到害怕,面颊发红,流着泪离开了。秦一生果然因为这一年八月去世了,这种奇异的验证就是这样。

注释:

  1. 阿育王寺: 梵语为寂静的圣地,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境内。
  2. 梵宇深静: 梵语意为清净的寺庙。
  3. 阶前老松八九棵: 描述寺庙前的台阶前有八九棵古老的松树。
  4. 森罗有古色: 描述这棵老松苍翠繁茂且具有古老色彩。
  5. 殿隔山门远: 描述大殿距离山门很远,有一种距离感。
  6. 烟光树樾: 指寺庙周围的烟雾和树木投下的光影。
  7. 入山门: 进入寺庙的大门。
  8. 紫檀佛龛: 用紫檀木做的佛龛。
  9. 铜塔: 描述供在佛龛中的铜质塔。
  10. 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 描述紫檀佛龛里放置了一个小塔。
  11. 如笔筒、六角: 形容小塔的形状像一个笔筒,六角形。
  12. 非木非楮,非皮非漆: 说明这个小塔的材料不是木头也不是纸张或皮革,也不是油漆。
  13. 上下皲定: 形容小塔表面的纹路清晰且固定。
  14. 梵字: 指雕刻在小塔上的梵文。
  15. 舍利子悬塔顶: 舍利子(佛教用语,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悬挂在塔顶上。
  16. 下垂摇摇不定: 形容舍利子悬挂的位置不稳定地晃动。
  17. 人透眼光入楞内: 通过眼睛观察光线进入塔的棱缝内。
  18. 复目氐眼上视舍利: 形容再次抬头看向舍利子,试图辨认其形状。
  19. 眉目分明: 形容舍利子的面部特征非常明显。
  20. 鬋鬘皆见: 形容眉毛和发髻上的装饰物都能看清。
  21. 一生反复视之: 描述秦一生多次观察但未能发现舍利子。
  22. 一生遑邃,面发赤: 形容秦一生因焦虑而面色发红。
  23. 出涕而去: 形容秦一生由于焦虑而流泪离开。
  24. 奇验若此: 表示这一验证是如此奇特罕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