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主忧勤减膳频,谁令天下尚黄巾。
近闻李广军威振,复道张骞使节新。
天意未忘清庙祀,群雄休犯属车尘。
史臣拟草河清颂,还属词林第一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张说(字子衡)所作,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借李广、张骞的典故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遣兴次张翰林韵

汉主忧勤减膳频,谁令天下尚黄巾。

近闻李广军威振,复道张骞使节新。

天意未忘清庙祀,群雄休犯属车尘。

史臣拟草河清颂,还属词林第一人。

【注释】

遣兴次张翰林韵: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给张说送行,所以叫《遣兴》。遣兴就是排解忧愁,即排遣愁绪,为下文写诗铺垫。张子衡,名说,唐玄宗时宰相,与张九龄、姚崇并称“开元三大士”。

汉主:指汉高祖刘邦,他以布衣之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曾忧虑国事,减少膳食,日夜操劳。

谁令:是谁让……呢?

尚:崇尚。

黄巾: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起事者有张角、卢循等人。

近闻:最近听说。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武著称。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广数自请于上曰:‘臣结发与匈奴战,身被创十余年,乃能取左贤王,斩捕首虏过当,数得功。”

复道: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和大夏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

天意:上天的意愿。

清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地方,也用来泛指朝廷。

群雄:指各路割据势力。

属车:古代官员所乘的车驾。

河清:黄河水清。比喻政治清明。《河图括地象》曰:“黄河清三度,圣王出。”唐初李世民认为河清是吉祥的征兆。

【译文】

汉高祖因国家忧勤而减少膳食,是谁让天下崇尚黄巾的呢?

最近听说李广的军威已经振奋,又有张骞的新使节来往。

上天没有忘记祭拜祖宗的心愿,各地方的割据势力不要侵犯天子的车驾。

史臣拟写河清颂文,还是属于词坛第一人呢!

【赏析】

此诗是唐代文人张说(字子衡)所作,是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借李广、张骞的典故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首联“汉主忧勤减膳频,谁令天下尚黄巾?”开笔就写汉高祖刘邦对天下苍生充满忧虑之心,自己却因日理万机而减少饮食,其精神可嘉。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忧勤,才有了后来黄巾起义的爆发,天下苍生饱受苦难。这两句看似是在写历史,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担忧。

颔联“近闻李广军威振,复道张骞使节新。”诗人接着写到李广,他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他曾在匈奴面前英勇作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此外,他还曾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至于张骞,他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外交使者,曾两次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句通过提及李广和张骞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颈联“天意未忘清庙祀,群雄休犯属车尘。”诗人进一步发挥议论,指出虽然国家面临诸多困难,但上天并未忘记祭祀先祖的仪式,希望人们能够牢记自己的使命。同时,他也提醒各路割据势力不要轻易侵犯天子的车驾所在地。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也表达了他对乱世中保持清醒头脑的倡导。

尾联“史臣拟草河清颂,还属词林第一人。”诗人最后写道,尽管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像史臣一样努力工作,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歌颂国家的伟大成就。他自信地说,他的名字将会成为词坛上的第一人,这也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整首诗通过对李广、张骞等历史人物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及对于个人才能的自信与自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