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使者爱清才,江表秋风一鹗来。
曾掌图书登策府,又陪骢马入兰台。
幕中婉画须时出,坐上青樽为客开。
况是会稽山水好,题诗应上小蓬莱。
【注释】绣衣使者:皇帝的使臣,以锦绣为衣服。清才:指有才能的人。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一鹗来:一只鹰飞来。骢马:黑色的马。骢(cōng)马。兰台:御史台。婉画:婉转的画意。青樽:青色的酒杯。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南。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和韦通宁分别的情景。首联写送别时的盛况;颔联写韦通宁的文韬武略;颈联写韦通宁的风采;尾联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全诗情调高昂,笔法豪爽。
“绣衣使者爱清才,江表秋风一鹗来。”首联写送别时的盛况。“绣衣使者”指皇帝的使者,这里泛指来客。“爱清才”,是说赏识他的才情。“江表秋风”是说秋风吹遍江南,暗含送别之意。“一鹗来”是指一只雄鹰飞临。“鹗”即鸱鹗,猛禽也。“一鹗来”喻指韦通宁的到来,也暗指诗人自己的远行。这两句既写景又点题,写出了这次离别的盛况。
“曾掌图书登策府,又陪骢马入兰台。”第二联写韦通宁的文韬武略。这两句是说他曾经执掌图书,进入朝廷做官;又陪伴主人去巡察。“策府”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称,因三省都设吏、户、礼等部,故称“策府”。“骢马”是黑鬃赤毛的马,常用来形容官吏威武的样子。这两句既是对韦通宁的夸赞,又是对自己远行的安慰。“曾掌图书登策府”是说他曾担任过官职,而“又陪骢马入兰台”则是说自己现在也在朝中任职,只是没有韦通宁那么显赫罢了。这两句虽然写的是韦通宁的荣耀,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远行的辛苦与不易。
“幕中婉画须时出,坐上青樽为客开。”第三联写宴会上的盛况。“幕中婉画”是说宴会中的绘画作品非常精美。“坐上青樽为客开”意思是说宴会上要为客人开青色的酒杯。这两句是对宴会场面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韦通宁的深情厚谊。
“况是会稽山水好,题诗应上小蓬莱。”尾联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况是会稽山水好”是说这里的山水风景非常美丽。“题诗应上小蓬莱”是说韦通宁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如同登上了仙人居住的小蓬莱。这两句既是对韦通宁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未来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