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觉道兮坐宝莲。金容赫兮螺髻旋。
威德圣兮福慧全。三身具兮万行圆。
演一音兮龙象筵。应群机兮施化权。
由杂花兮至鹿园。大小乘兮假蹄筌。
彼诸子兮悔应愆。运大车兮等无偏。
嘱王臣兮法流传。末拈花兮妙无言。
三百会兮五十年。度弟子兮陈如先。
量虚空兮知其边。赞功德兮何由宣。
诗句解释
成觉道兮坐宝莲
- 成觉道:指悟道或得道,表示觉悟到佛教的道理。在这里可能强调的是修行达到某种程度后的智慧和领悟。
- 坐宝莲:在佛教中,莲花通常象征着纯净和神圣,坐于莲花之上意味着处于清净之地。
金容赫兮螺髻旋
- 金容赫:形容肤色或面容像金子一样光亮,暗示着尊贵或者神圣的特质。
- 螺髻旋:螺髻是一种古代印度的发式,这里比喻为头发盘绕的样子,可能指的是一种庄重或者威严的姿态。
威德圣兮福慧全
- 威德圣:指有威望和德行的圣人形象,强调了其道德上的崇高地位。
- 福慧全:表示拥有全部的幸福和智慧,可能是对佛菩萨慈悲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三身具兮万行圆
- 三身具:佛教中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这里可能指佛具有多种化身或显现方式。
- 万行圆:表示各种行为和修行均已圆满完成,达到了无上的境界。
演一音兮龙象筵
- 演一音:表演或传达一个声音或意念,强调表达的清晰和有力。
- 龙象筵:龙(云)象(雨),这里比喻佛法如云如雨般普降众生,无所不至。
应群机兮施化权
- 应群机:面对各种机缘和状况时能随机应变。
- 施化权:拥有教化众生的力量和方法,强调了佛陀的无边智慧和慈悲。
由杂花兮至鹿园
- 杂花:指世间万物,包括善恶之花。
- 鹿园:佛教中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心灵净土。
大小乘兮假蹄筌
- 大乘小乘:泛指佛教中的两种主要修行道路,大乘着重度脱生死,小乘注重个人修行。
- 假蹄筌:比喻方法或途径,这里可能是指通过不同的修行方法来达到涅槃的道路。
彼诸子兮悔应愆
- 彼诸子:指所有的修行者或信徒。
- 悔应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到后悔,这里强调了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的重要性。
运大车兮等无偏
- 运大车:比喻佛法的伟大和普适性,可以载运一切众生。
- 等无偏:没有偏颇,公平无私地对待一切众生。
嘱王臣兮法流传
- 嘱王臣:嘱咐君主或高级官员,使其能够传播佛法。
- 法流传:使佛法得以广传于世,深入人心。
末拈花兮妙无言
- 末拈花:最后轻轻拿起一朵花,象征微妙而深刻的启示。
- 妙无言:以无言的方式传递深刻的意义,让人深思。
译文
赞颂佛的智慧如同坐落在水中的莲花,金光闪闪,螺髻盘旋,展现出威严和圣洁。他具有完整的威德和智慧,三种身相都具备,行为圆满。他传授佛法如同龙舞象舞般盛大,应对各种机缘都能施展教化之力。从世间的杂花生长到心灵的净土,无论是修习小乘还是大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所有修行者都应该悔过自新,不要有所偏袒。愿国王大臣们能将佛法传承下去,让佛法深入人们的生活。最后的启示是轻轻拈起一朵花,无需言语,便已让人领略到了佛法的奥妙。
赏析
这首诗是对佛教中一位重要人物的赞颂,通过对其形象的描述和对其教义的阐述,展现了佛法的庄严、慈悲和普渡众生的精神。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对不同场景和对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宏大而深邃的佛法世界。诗人通过对佛法的描述,传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修行人的期望和鼓励。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质,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修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