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无与适,块然坐空堂。
白鸟一何多,营营来我傍。
静言聊假寐,遂以袭单裳。
噆肤犹可忍,聒耳谅难当。
晨星耀东庑,明月度西厢。
念尔能几何,灭迹于朝阳。

杂诗十一首其七

夜晚很晚了,没有地方去,只好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

这么多的水鸟,为什么偏偏飞到我的身旁?

静静坐着,我假装睡着了,终于穿着单薄的衣服入睡。

皮肤都被抓破了,还勉强忍受着,耳边传来的喧闹声实在难以忍受。

早晨的星星在东面的厢房闪烁,明亮的月光照进西面的屋子。

想到你还能活多久,只能在朝阳升起的时候消失。

【注释】

1.夜久无与适:没有地方可以去。适:适合、适宜。无——没有。

2.块然:孤独的样子。

3.营营: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4.聊:姑且、暂且。

5.假寐:假装睡觉。

6.遂以:于是。以:代词。单衣:指单薄的衣裳。

7.噆肤:皮肤被抓破。忍:能够忍受。

8.聒耳:声音刺耳。谅:副词,表推测。难当:难以忍受。

9.东庑:东边的侧屋。

10.西厢:西边的侧屋。

11.念尔:想到你。尔:你。

12.灭迹于朝阳:消失在初升的朝阳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寂寞无聊的心境。全诗语言平实,情感深沉,意境高远,耐人回味。

“夜久无与适”一句,写出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无处可去的凄凉之状。

第二句“块然”,则写出了诗人孤苦伶仃,形影相吊的凄惨之状。两句连用两个“无”,表现了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第三句“白鸟一何多”,则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于空室之中,却听到无数鸟儿在屋外鸣叫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四句“营营来我傍”,则进一步描绘出鸟儿们似乎在向他靠近的情景。这可能是因为鸟儿们在夜间觅食,而诗人此时正独自坐于空室之中,所以它们才会来到他的身边。

第五句“静言聊假寐”,则写出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尝试着打盹休息的情形。然而,诗人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他只能假装入睡,以便更好地聆听外界的声音。

第六句“遂以袭单裳”,则描绘出诗人在睡梦中穿着一件薄薄的衣服的情形。这可能是因为夜晚寒冷,诗人不得不穿上一件单薄的衣物以抵御寒气。

第七句“噆肤犹可忍”,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表明诗人虽然忍受着肌肤被鸟抓破的痛苦,但仍然能够坚持下去。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内心深处有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使他能够战胜痛苦并坚持到底。

第八句“聒耳谅难当”,则描绘出诗人在睡梦中听到鸟叫声的场景。这些声音是如此刺耳以至于诗人都无法忍受下去,只能选择闭上眼睛以免受到干扰。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最后两句“晨星耀东庑,明月度西厢”,则描绘出诗人在梦中看到清晨的星星在东边的厢房闪烁,以及明亮的月光透过西边的屋子照进来的画面。这两句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图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