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挥挥水上来,五月六月芙蕖开。
红妆绿鬓谁家女,青苎缝裙一色裁。
船头摘花歌且坐,船尾夷犹摇浆和。
忽惊山雨过横塘,撑入柳阴看雨过。
晴来复爱锦云柔,争唱斜阳不肯休。
趁得落潮归又晚,一弯新月在溪头。

【注释】

芙蕖:荷花。

红妆绿鬓(bìn):指女子的妆容和发饰。

青苎(zhú):深青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布料制作的裙子。

船头摘花歌且坐:坐在船头上一边唱歌一边采摘荷花。

夷犹(yíyóu):迟疑不决的样子。

山雨过横塘:山里的雨刚刚过完。

柳阴:柳树的树荫。

锦云柔:像锦绣一样美丽的晚霞。

争唱斜阳不肯休:纷纷挽留夕阳不肯让它落下。

趁得落潮归又晚:等到落潮时间到了,回家又晚了。

新月在溪头:月亮出现在溪水东边。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一个采莲少女在湖上荡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一幅动人的自然风光画卷,并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南风挥挥水上来”,点明了时间是在夏天。接着写到了五月和六月,这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夏日的南风吹拂着水面,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犹如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红妆绿鬓谁家女”,进一步描绘了荷花周围的环境。这句诗中的“红妆绿鬓”指的是年轻女子,她们穿着红色的衣裳,戴着绿色的发饰,美丽动人。这里的“谁家女”既指具体的人物,也暗含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青苎缝裙一色裁”,则转向了采莲少女的形象。这句诗中的“青苎”是指深青色的丝织品,而“缝裙”则暗示了采莲少女的工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少女的工作,也体现了她们勤劳、朴实的品质。

接下来的五至八句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湖上荡舟时的情景。“船头摘花歌且坐,船尾夷犹摇浆和”,描绘了她们在船上一边采摘花朵一边唱歌的情景。这里的“船头”、“船尾”和“摘花”、“歌且坐”、“摇浆和”等词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她们在湖上荡舟的悠闲与惬意。而“忽惊山雨过横塘,撑入柳阴看雨过”两句则描绘了她们在湖上遇到山雨时的惊险与惊喜。这里的“山雨过横塘”和“撑入柳阴看雨过”都暗示了她们在湖上荡舟时的惊险与刺激。

第九句“晴来复爱锦云柔”,则表达了她们对晴朗天气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锦云柔”指的是美丽的晚霞,象征着美好的景象。这里的“复爱”二字则传达了她们对美好景象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第十句“争唱斜阳不肯休”,则描绘了她们在傍晚时分争相挽留夕阳不舍离去的情景。这里的“斜阳”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不肯休”则表达了她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第十一句“趁得落潮归又晚,一弯新月在溪头”则描绘了她们在夜晚赶路时的情景。这里的“一弯新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而“溪头”则暗示了她们在夜晚赶路时的方向。这些细节描绘了她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也展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