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相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诗句原文: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相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译文:
二月二日登楼作,
初春的天气虽然寒冷,但细雨纷飞,让人感到深深的春愁,愁绪已至极致,难以自制地独自登上了高楼。
不知何处的深山里才有可以采摘草药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在湖面上乘坐一叶扁舟畅游?
衔泥的燕子偶尔靠近我,好像在安慰我;水面上漂浮的水草随波逐流,似乎也显得有些自由。
听说那个著名的兰亭依然存在,而如今王羲之、谢安等名士的风采已经少见了。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心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薄寒疏雨集春愁”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冷意和雨滴带来的愁绪,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接着“独上层楼”一句,表现了诗人独自登高的心情,透露出孤独和寂寥的情绪。
“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他渴望找到一处安静的环境,可以在山中采药,或是在湖上乘舟游玩。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悠闲生活方式的追求。
“衔泥客燕聊相傍,泛水浮萍可自由”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燕子衔泥筑巢,仿佛在安慰诗人;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给人一种自在的感觉。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平和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两句“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提到了著名的兰亭和王谢家族。兰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聚会之地,王谢家族则是当时显赫一时的豪门大族。然而,如今的兰亭已经不再像往昔那样繁荣,只有一些遗迹尚存。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它既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基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