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
红雨桃飘浪,青丝柳蘸波。
石阑晴更倚,钓艇晚还过。
鱼暖金翻藻,鸥凉白宿荷。
先贤多胜赏,落日一渔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把握诗中重要句子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思想意境。“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的意思是:花桥连接着四匹马,昔日繁华的锦城曾响起过马蹄声。注释:花桥,指成都市内的武侯祠旁的花市;锦里,在成都南大街西侧,是一条古老的街巷;驷马,指马车,这里代指繁华的都市生活;鸣珂,指马络头发出的声音。

【答案】

译文:花桥连接着四匹马,昔日繁华的锦城曾响起过马蹄声。红雨飘落桃花纷飞,杨柳轻拂波面。石栏杆更显得晴空万里、高耸入云。晚来钓艇归去,留下渔夫独倚阑干。鱼儿暖和得翻起了金黄色的藻花,野鸭清凉地宿在白色荷花之上。先贤多有胜景赏心悦目的事,我只有披一蓑而归。赏析:“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此句写景,以花桥为线索展开全诗,点明了题旨。花桥,即花市,位于成都南大街西侧。“花市”之得名,是因为其四周遍植花卉,春意盎然。唐代诗人杜甫曾作《曲江对酒》一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诗中的“绮丽女子”与“翠柳垂丝”、“玉楼金阙”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盛唐都城春光明媚的图景。而“锦里”,则是指成都南门内一带的街道。此地自古就繁华热闹,故称“锦里”。据载,锦衣卫指挥使的衙门就在此地,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锦官城”。“锦里”之名也由此而来。“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花桥”“锦里”皆指成都之胜景,二者连用,既写出了成都的自然之美,又写出了成都的人文之美,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