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昔攻书,继晷凿邻壁。
短烛凝隙光,流辉映缃帙。
苦力追正音,汉魏深祖述。
落笔人争传,文声重千镒。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匡衡昔攻书 - 匡衡曾致力于学习。

  • 匡衡,汉代著名学者、政治家,以勤学著称于世。他早年家境贫寒,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官职,为汉元帝刘奭的丞相,并以其清廉和学识深受皇帝信任。

  • 继晷凿邻壁 - 继续利用日光照亮书籍。

  • “继晷”指在日落前抓紧时间学习,“凿邻壁”形容利用邻居家的墙壁来获取光线继续学习。这体现了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即使条件艰苦也毫不松懈的学习态度。

  • 短烛凝隙光 - 使用短烛作为照明工具。

  • “短烛”指的是用蜡烛作为光源,“凝隙光”则是指蜡烛发出的光亮非常微弱,只能照见极小的空间。这种描述强调了学习的艰辛和专注。

  • 流辉映缃帙 - 微光透过书本的缝隙。

  • “流辉”指流动的光芒,“缃帙”是一种古代的书册,通常由黄色染料染过。这里描述的是书本因为微光照射而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暗示了学问的价值。

  • 苦力追正音 - 努力学习正确的发音。

  • “苦力”表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追正音”则是指追求语言的正确发音。这是对于文学修养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文学严谨态度的重视。

  • 汉魏深祖述 - 深入研究汉魏时期的经典。

  • “汉魏”指的是汉代和魏代,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是文化和政治的中心。“祖述”意味着继承和发展这些经典作品。这表明匡衡不仅学习当时的文学作品,还试图从中吸取精华,进行创新和发展。

  • 落笔人争传 - 写作的文章广为流传。

  • “落笔”即写作,“人争传”说明文章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传颂。这不仅是对匡衡个人才能的认可,也是对其作品影响力的肯定。

  • 文声重千镒 - 文字的力量重如千金。

  • “文声”指的是文字或文章的影响力,“千镒”则是古代计量单位之一,一镒约等于一百斤。这句话强调了文字和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社会和历史的深远影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匡衡刻苦学习的场景,展现了其勤奋、专注和创新精神。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细节,使得匡衡的形象生动且感人。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价值和影响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