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狂,失意辄叫骂。
忧时扪虱谈,志在靖天下。
沾禄才下寮,案牍食不暇。
伏枥怀长缨,骅骝气凋谢。
【注释】
百哀诗:即《百哀辞》,汉时乐府名。“百哀”是说哀悼的内容很多。其三十六首,选自《文选》。许克敬,唐代诗人。
少年读书狂(狂:指读书入迷): 年少的时候,读书非常投入,到了忘我的境地。
失意辄叫骂(辄:就;骂:用言语侮辱): 遭遇挫折或失意时,常常大声地斥责别人。
忧时扪(mén)虱谈(zhá)(忧时:忧虑国事;扪虱:用手抚摸虱子。谈,议论。): 忧虑国事,以理相论。志在靖天下:意思是想治理好国家。
沾禄才下寮(沾:获得官职;才:才能;下寮:小吏。): 获得了俸禄,却只能当一名小官吏。案牍(duò):官府的文书、公文。食不暇:指没有时间处理公务。
伏枥(lù)怀长缨(xiān): 马低头吃草,人却怀有远大的抱负,想要为国立功。伏枥:低头吃草的样子;长缨:长长的丝带。骅骝(huáliú):骏马。气凋谢:形容志向高远的人,因为长期不得伸展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有志之士,因受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内心十分愤懑不平。他年轻时读书入迷,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一旦国家发生变故,他便大声斥责他人。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但是只做了一个小官,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他感叹自己怀有远大的抱负,但却因为长期得不到施展而感到失望和沮丧。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