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茅亭小,门前涧水清。
诸生时问字,野老尽知名。
移竹须春雨,看山待晚晴。
年来疏懒甚,著述苦无成。
【注释】
蓝涧:在今浙江长兴县。郭外茅亭小:郭外,指长兴县城外;茅亭,即茅草屋的亭。诸生:古代学生之称。问字:向别人求教。野老:指隐居山野的老者。移竹:移植竹子。春雨:春天的细雨。看山:观赏山景。晚晴:夕阳西下时的晴朗天气。疏懒:懒散。著述:著作、著述。苦无成:很没成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他因年老而感到力不从心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的不满。全诗写得平淡自然,朴素无华,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是十分丰富深刻的。
开头四句,描绘了茅亭的环境和景色:茅亭虽小,门前清流潺潺;隐士虽然与世无争,但名声却传得很远。接着四句,写隐者的生活情趣:时常有人前来求教学问、交流思想;隐者也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喜欢在春天移植竹子,在秋天欣赏山景。
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自己年纪老了,没有什么成就;仕途上没有作为,只好退居林下,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者当时已五十多岁了,长期在官场上奔波,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渴望过一种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这种心情是不易表露的。所以这里只是用“疏懒”二字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把“著述苦无成”归之于年老体衰所致,这就更加显得委婉曲折,含蓄有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