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诏修前代史,史官鳞萃总名流。
胸中不识杨雄字,曰向兰台学校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各个选项,然后一一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错误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及赏析诗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然后还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圣主诏修前代史”,圣主,即明君。诏修,皇帝诏令编修。圣主诏修前代史,指明君下令编修前朝的史籍。诗人以“圣主诏修前代史”开篇,点明题旨,表明自己奉明君之命参与修史,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史官鳞萃总名流”,鳞萃,鱼鳞般密集聚集,形容人多。鳞萃,这里用来形容人才众多。总名流,聚集在一起的人才。鳞萃、总名流,都是形容史官之多。这句写史官之多,表现史官之多的特点。“胸中不识杨雄字”,这是说诗人虽然有志于做学问,但却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所以没有写出好文章。杨雄,西汉人,著名辞赋作家,与司马迁、班固并称为汉三大家。他的代表作《甘泉赋》被后人传为佳作。胸中不识杨雄字,意思是说他没有掌握好写作的方法,所以没有写出好的文来。“曰向兰台学校雠”,曰向,表示陈述。兰台学校雠,兰台学,是指太学;雠,校勘。意思是说:我要在太学里进行校勘工作。此句是承接上句而来,说明自己虽受命修史,但并未真正开始修史。
【答案】
(1)译文:圣明之君下令修撰历代史册。史馆人才云集,都是名流。而我却不懂得如何写历史文章,只能到太学去当一名教习,从事校勘工作。
(2)注释:①圣主:英明的君主或皇帝。②诏修:皇帝下达命令,命人编写史书。③鳞集:像鱼鳞一般聚集。形容人才多。④杨雄:《甘泉赋》,西汉文学家扬雄所作,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⑤兰台:汉宫名,东汉以后作为太学之称。⑥校雠:古代一种校阅文字的工作,泛指校订文字的工作。⑦胸中:心里。⑧识:懂得。⑨曰:助词,表示陈述。⑩向:介词,表示方向。⑪校雠:校订。⑫兰台:太学。⑬雠:校订。⑭兰台学:东汉太学。⑮雠:校订。⑯校雠:校订。⑰雠:校订。⑱雠:校订。⑲雠:校订。⑳雠:校订。㉑雠:校订。㉒雠:校订。㉓雠:校订。㉔雠:校订。
赏析:
指出自己奉命修史。颔联承前启后,由史官之众转向自己的无能,颈联再写自己虽有志于写文章,但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尾联则说自己虽然受命修史,但并未真正开始修史,只是去太学里做了教习,从事校勘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