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南亩丹青好,笔底天机不草草。
叠嶂层峦点染间,咫尺芙蓉插晴昊。
白云涨雪落溪中,溪流宛与仙源通。
波光水色互掩映,烟霏雾霭纷蒙蒙。
鸡不鸣兮犬不吠,山人不识王侯贵。
茅檐旭日上三竿,借问此时曾起未。
一声啼鸟春昼长,门前绿树森成行。
竹篱苔径轮蹄绝,临风坐落松花香。
蒲东任君有高致,此景分明在胸次。
人间山水已熟看,只今又欲浮淮泗。
淮南山水天下奇,我生时时梦见之。
少年失脚红尘里,纵有高怀何所施。
几时得共任君约,西上昆崙东岱岳。
沧溟滟滪遍遨游,半世尘缨须净濯。

【注释】

世传南亩丹青好,笔底天机不草草。

叠嶂层峦点染间,咫尺芙蓉插晴昊。

白云涨雪落溪中,溪流宛与仙源通。

波光水色互掩映,烟霏雾霭纷蒙蒙。

鸡不鸣兮犬不吠,山人不识王侯贵。

茅檐旭日上三竿,借问此时曾起未。

一声啼鸟春昼长,门前绿树森成行。

竹篱苔径轮蹄绝,临风坐落松花香。

蒲东任君有高致,此景分明在胸次。

人间山水已熟看,只今又欲浮淮泗。

淮南山水天下奇,我生时时梦见之。

少年失脚红尘里,纵有高怀何所施。

几时得共任君约,西上昆崙东岱岳。

沧溟滟滪遍遨游,半世尘缨须净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写送别友人任章南游,抒发诗人对友情的眷恋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清新,想象丰富,语言流畅,韵味无穷。

首联:“世传南亩丹青好,笔底天机不草草。”意思是说世间流传南亩山水画很好,而作者笔下的山水画却不草率,不马虎。这里用“丹青”指绘画,是古时绘画的一种。“世传”二字既交代了南亩风景的出名,也表现了作者对此的重视,同时也表明自己要为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不草草”三个字表现出作者对待作画认真严肃的态度,他不想草率从事。这一联写出了他对朋友南游的关心。

颔联: “叠嶂层峦点染间,咫尺芙蓉插晴昊。”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山峰重叠层层叠叠,点缀其间,仿佛是画家用五彩缤纷的色彩点染出来的;而眼前的景色就像一朵美丽的芙蓉插在晴朗的天空中一样。这两句话写出了南亩山水的美丽,也写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这里的“点染间”和“插晴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水描绘得栩栩如生。

颈联: “白云涨雪落溪中,溪流宛与仙源通。”意思是说:白色的云彩像积雪似的落在溪水中,溪水好像和神仙的源头相通一般。这两句描写的是一种非常幽静的境界,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

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南亩山水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

尾联: “鸡不鸣兮犬不吠,山人不识王侯贵。”意思是说:鸡不叫,狗不叫,山中的人也不懂得什么是王侯贵戚。这四句话写出了南亩山中人的纯朴和善良,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

尾联: “茅檐旭日上三竿,借问此时曾起未。”意思是说:早晨太阳已经升到三竿高了,我在这里借问你起床了吗?这里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和问候。

这首诗通过对南亩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南游的关切和祝愿之情。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诗句,展现了南亩山水的优美风光。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