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就寒衣谁与将,长缝短线牵人肠。
寸丝极于寸心苦,借问傍人同寄与。
封裹频开仍覆视,一片慇勤心万里。
江南十月寒不禁,况我良人在辽水。
天寒雨雪阴山道,去日行装岂完好。
今将血泪与寒衣,寄向天涯何日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寄衣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并附上相应的关键词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制就寒衣谁与将,长缝短线牵人肠。
  • “制就寒衣”指的是制作冬季的衣服。“谁与将”询问谁可以帮助完成这件衣服。“长缝短线牵人肠”描述的是做衣服时的辛苦和担忧,长线和短线可能指缝纫时需要处理的不同长度的线,而“牵人肠”则比喻这种工作的艰辛让人心里感到难过。
  1. 寸丝极于寸心苦,借问傍人同寄与。
  • 此句表达的是制作这件衣服过程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寸丝”指细小的布料,“寸心苦”形容内心的痛苦。“借问傍人同寄与”是说向旁边的人求助,询问是否可以一同分担这份负担。
  1. 封裹频开仍覆视,一片慇勤心万里。
  • “封裹频开”意味着频繁地打开包裹看里面的内容。虽然这样做可能是出于关心(“仍覆视”),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一片慇勤心万里”)。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既想关心又感到无力的复杂情感。
  1. 江南十月寒不禁,况我良人在辽水。
  • 此处提到“江南十月寒”,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而“况我良人在辽水”则是说自己在寒冷的北方。这里的“良人”是对配偶的尊称,表示自己的爱人在辽水的另一边。
  1. 天寒雨雪阴山道,去日行装岂完好。
  • 描述了天气恶劣,大雪纷飞,道路艰险的“阴山道”。同时表达了自己出发前的情景,“去日行装”是指出发时携带的装备或物资,而“岂完好”则表达了出发时的担心——担心这些物品是否完整无损。
  1. 今将血泪与寒衣,寄向天涯何日到。
  • 这是全诗的结尾,诗人将自己的泪水和血汗融入这件衣服中,寄送给远方的爱人。“天涯”代表遥远的距离,这里强调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和牺牲,这件衣物都无法及时到达对方的手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战士对远方亲人的深情与忧虑。诗人通过制作冬衣的经历,反映了战争环境下生活的艰难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浓郁的战争氛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