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征马鸣,路上行人皆哭声。
哭声彻天泪满地,天地自是终无情。
弓箭在身刀在手,父母相随语未了。
妻子牵衣在后啼,兄弟束装向前走。
遥遥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
倾身迥逐孤雁飞,乡邻亲戚知何处。
掩泪吞声行负戈,运粮斩木北防河。
军中昨夜诏书至,发兵转戍长城地。
野旷天清战血腥,悲笳日暮秋风起。
君不闻长城夜哭秦时鬼,瀚海风烟汉家垒。
秦汉争雄几百年,有血当时成海水。
武皇重开边,干戈苦未息。
妇人力耕锄,丈夫事行役。
千村少烟火,万井惟荆棘。
兵革海内犹未清,州司门外徵求急。
君不见长城窟,城下草根缠白骨。
人生莫作长城卒。

【译文】

战马长啸,征夫悲歌。路上行人哭声不断,泪水满地。天地苍茫,人世间终究是没有真情的。

弓箭在手,刀剑随身。父母相携话未了,妻子牵着衣角哭不止。兄弟结伴前行,妻子牵衣啼泣,兄弟紧随而去。

远远向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我倾身追赶一只孤雁,乡邻亲戚何处得知?

掩面吞声负戈行,运粮斩木北防河。军中昨夜诏书来,发兵转戍长城地。

旷野天清血腥战,悲笳日暮秋风起。你不曾听闻长城夜哭秦时鬼,瀚海风烟汉家垒。

秦汉争雄数百年,当时血染成海水。武皇重开边塞,干戈未息苦未休。

妇人力耕锄地忙,丈夫征战行役苦。千村少烟火,万井惟荆棘。战争尚未平息,州司门外征召急。

君不见长城窟下,草根缠白骨。人生不要作长城卒,生当有为莫虚度。

【赏析】

《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末年至长安收复后五年(756年)作者途中所作,内容主要是反映唐玄宗时期连年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腐朽本质。全诗八句四十字,一韵到底,节奏急促,感情强烈,语言质朴生动。前四句写战事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五六句承前而来,进一步写百姓的苦难。七八句又写战事对百姓的影响。“征人”三句写征夫出征,妻子儿女送别的情景。最后六句写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和内心的愤懑不平。全诗结构紧密,脉络清晰,层层深入,步步扩展,使诗情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首联“兵车”“行人”,交待征役的背景。“哭声彻天”以下十句,写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哭声遍野,哭声冲天;泪如雨下,泪洒满天;天地无情,日月无光;箭在弦上,人在马上;父与子、妻与夫、兄与弟、老与少,生死离别,各奔东西。

颔联“弓箭”“刀剑”,写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弓箭在手,刀剑随身,但弓箭不能射向敌人,刀剑也杀不了人,而只能增加百姓的痛苦:“父母相随语未了”,妻子拉着衣角哭泣,兄弟紧紧相依,不敢离去。他们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

颈联“妻子”“弟兄”,写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妻子牵衣哭泣,兄弟拉着衣角,一起走向战场。他们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不知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

尾联“遥西”“万里”,写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的灾难。遥遥向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运身追逐一只孤雁远飞去,乡亲邻里无处打听消息。掩面吞声背起戈矛走,运粮砍伐准备筑边防。

本篇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战争的惨状与和平安定的景象作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写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写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情。通过对比,更充分地突出了战争的罪恶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此外,诗中还大量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如“哭声”、“哭声彻天”、“箭在弦上”等,极力渲染出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重;同时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场面,如“弓拔弯弓射天狼”、“烽火照高秋”、“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