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东邻媛,明妆绿水洲。
有怀殊缱绻,无梦独夷犹。
泛瑟来湘浦,为云下楚丘。
洛妃娇自倚,汉女愧同游。
靥辅宜嫣笑,丰神洵好逑。
钗沉将化雀,佩响欲惊鸥。
练渚霞裾耀,兰皋路屟幽。
莲花矜并蒂,罗袜诧分钩。
彳亍凌波怯,低回照面羞。
却怜潭上影,还似镜中愁。
写黛双颦翠,横波并作秋。
翻疑身不定,转觉意相投。
濯发莼丝乱,牵情带荇柔。
素书鱼断绝,红怨叶沉浮。
物候纷摇落,津途漫阻修。
君心宁比汜,妾命宛如沤。
珠浦谁当合,龙渊孰与俦?
烟帆劳倚望,江杵倍离忧。
落雁青峰外,疏灯古渡头。
断肠人不见,日暮水空流。

【赏析】

这首诗写东邻少女临水而坐,思念情人的情景。首四句为第一、二联,写其美丽动人之貌,以及她对情人的依恋之情。后十六句为第三、四联,写东邻少女因情人不在,思念不已,最后以“日暮水空流”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她深切的同情和关切。此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比兴和象征等手法,使诗篇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窈窕”、“有怀”及“还似”。第一部分描写东邻少女的美貌。第二部分抒写她的相思情意。第三部分是全诗的主旨,也是全诗意蕴最集中的部分。

第一部分(窈窕、明妆、水洲)。“窈窕”是形容女子体态柔婉美好。“明妆”即淡雅的妆容,指女子素净清丽,容色焕发。“绿水洲”,指清澈碧绿的流水。这里用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水洲的美态。

第二部分(有怀、无梦、夷犹)。“有怀”即内心充满思念之情。“无梦”是指没有睡梦。“夷犹”,徘徊不定的样子。这句写东邻少女思夫心切,但又不敢入眠。

第三部分(泛瑟、湘浦、楚丘)、洛妃、汉女),“泛瑟”指弹奏琴瑟。“湘浦”、“楚丘”都是地名。“洛妃”是传说中周武王时的一个美女。“汉女”即汉武帝时的陈皇后,后来被徙到马邑郡。“娇自倚”指陈皇后独自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愧同游”即感到羞惭和羡慕汉女能与汉武帝同行出游。这句写东邻少女思念情人,又想到汉武帝的陈皇后,因而觉得自己也该和情人同行出游才对。“靥辅宜嫣笑”,“靥辅”指面颊上的酒窝。“嫣笑”是笑得妩媚的样子。这两句写东邻少女的美丽动人之貌。“丰神洵好逑”,这两句写东邻少女姿容秀美,确是理想的配偶。

第四部分(钗沉、佩响、路屟),“钗沉”即梳妆用的发簪落在水中。“佩响”指佩玉发出清脆的声响。“路屟”指行走时鞋子踏在石子路上发出的声音。“练渚”指练湖中的小洲,这里指西施浣纱的小洲;“莲花矜”指西施的脚跟,相传西施曾在此水中洗过纱。这四句写东邻少女在潭边浣纱,她的动作轻盈,神情安详,仿佛美人鱼一般。

第五部分(凌波、低回)这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承接上文“凌波”一句,进一步写东邻少女在潭上行走时的心情。“凌波”指涉浅的水面上行走。“低回”指犹豫不决的样子。“却怜”是不忍心的意思;“还似”指好像还是那样。这两句写东邻少女在潭水上行走时,既怕弄脏水面,又不忍心拂去鞋上的泥土,所以迟疑不前,犹豫不决。“却怜”一句暗含对情人的怀念之情。“还似镜中愁”,这句化用《古诗十九首》“见本枝者谁?泪下沾我衣。”之意,意思是说东邻少女见到自己倒影在水中的容颜,不禁想起自己的心事,如同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一样。

末四句为尾联,写东邻少女因情人不在,思念不已,最后以“日暮水空流”作结。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比兴和象征等手法,使其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首句“窈窕东邻媛”,采用比兴的手法,将美丽的东邻少女比作天上的明月,暗示她的美丽出众。又如“洛妃娇自倚”一句,洛妃指王昭君,借王昭君来比喻东邻少女的高贵身份和美丽容貌。又如第三联的“翻疑身不定”,将东邻少女比作漂浮不定的云彩,暗示她的内心不安和思念情人的痛苦。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借用典故,如“洛妃”、“汉女”都是古代美女的名字,分别代指东邻少女和自己的妻子。这些手法都使得全诗显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