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桃结水滨,雀梅出墙隈。
我涎如饥蛟,饱啖兼袖怀。
园丁裁接时,巧与物性谐。
浇培三四年,根高可栖鸡。
曾爱花萼好,提壶赏周回。
再来见绿叶,节序迅可哀。
舍南葡萄藤,满架微花开。
清香落卮酒,玉山自倾颓。
野芳递滋蔓,野情无张乖。
寻玩草木性,甘从山泽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如下:

和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穫
旄桃结水滨,雀梅出墙隈。
我涎如饥蛟,饱啖兼袖怀。
园丁裁接时,巧与物性谐。
浇培三四年,根高可栖鸡。
曾爱花萼好,提壶赏周回。
再来见绿叶,节序迅可哀。
舍南葡萄藤,满架微花开。
清香落卮酒,玉山自倾颓。
野芳递滋蔓,野情无张乖。
寻玩草木性,甘从山泽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和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穫
在丙辰年的八月中,我在下噀的田地里收获了果实。这里的“丙辰”指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生年,即公元803年左右。而“岁”则表示时间,这里指代的是农历。八月中通常是指秋季,因此这个时节收获果实是一种常见的农事活动。“于下噀田舍穫”则表明了这次收获是在一个叫“下噀”的田舍发生的。

旄桃结水滨,雀梅出墙隈。
旄(máo)桃树结出了果实,而雀梅则长在墙边。这里的“旄”可能是“桃”字的误写或别字。而“结水滨”和“出墙隈”则是描绘了这两种树木生长的位置,前者生长在水边,后者生长在墙边。

我涎如饥蛟,饱啖兼袖怀。
我的口水像饥饿的蛟龙一样,同时吃下了这些果实,连袖子都装满了。这里的“涎”可能是指唾液或口水。而“饥蛟”形象地描绘了饥饿的感觉,就像一条饿极了的蛟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食物极大的喜爱和贪婪。

园丁裁接时,巧与物性谐。
园丁们在采摘的时候非常熟练,他们巧妙地适应了植物的特性。这里的“裁”可能是指修剪、采摘等动作,园丁们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采收和处理。而“巧与物性谐”则是强调了园丁们在采摘中的技艺和智慧。

浇培三四年,根高可栖鸡。
经过三四年的精心照料,这些果树的根部已经足够高大,甚至能够支撑起鸡儿栖息。这里的“浇培”是指灌溉和培养,三四年则表示了时间的长久。而“栖鸡”则形象地描绘了果树根部的发达程度。

曾爱花萼好,提壶赏周回。
我曾经非常喜欢花朵的萼片和花瓣,提壶来观赏它们的美丽。这里的“花萼”是指花朵的萼片,而“提壶赏周回”则描绘了诗人对花卉的喜爱以及欣赏花卉时的愉悦心情。

再来见绿叶,节序迅可哀。
再次见到绿叶的时候,季节已经迅速变化,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的“节序”可能是指季节的变化,而“迅可哀”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快速更迭的感慨和无奈。

舍南葡萄藤,满架微花开。
在舍南边的葡萄架上,开满了细小的花朵。这里的“舍南”可能是指某个地点或场所的南面,而“葡萄藤”则代表了这个地方的特色之一。

清香落卮酒,玉山自倾颓。
葡萄藤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美酒一般沁人心脾。这里的“玉山”可能是指人的比喻,用来形容葡萄的香气令人陶醉。而“自倾颓”则描绘了葡萄藤上果实成熟的景象,如同山崩般倾倒下来。

野芳递滋蔓,野情无张乖。
周围的野花逐渐盛开,野趣盎然,没有刻意追求的意思。这里的“野芳”可能是指野生的花草,而“滋蔓”则描绘了它们的生长状态。最后一句“无张乖”则强调了自然生长的态度,不拘泥于形式和规矩。

寻玩草木性,甘从山泽栖。
我开始探索各种草木的特性,乐于在山水之间栖息生活。这里的“寻玩”可能是指观察和研究,而“草木性”则涵盖了所有植物的特征。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