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头幽敞净无尘,况有檀栾一径深。
雨过箨香侵卷幔,风回玉韵戛鸣琴。
根移帝子分湘沚,养就龙孙看渭林。
曾道子猷慵问主,几时待我坐清阴。
【注释】
径竹:指竹子。
斋头幽敞净无尘,况有檀栾一径深:斋房前清幽宽敞,环境又很清净,更何况还有一条深深的竹林小径呢。檀栾:形容竹子的青翠色。
雨过箨香侵卷幔,风回玉韵戛鸣琴:雨后,笋壳的清香渗入帘子中,仿佛是一阵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阵阵风吹过,竹叶发出如玉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宛如一曲动听的乐曲。戛:敲击,此处为拟人化修辞手法,形容竹叶发出的声音清脆。
根移帝子分湘沚,养就龙孙看渭林:竹子的根部随着帝王迁移到了湘地,养育着如同龙一样强壮的儿子们,在渭水之旁繁衍生息。湘沚:古代地名,今湖南洞庭湖一带,此处代指湘地。
曾道子猷慵问主,几时待我坐清阴:曾经听说王献之(字子猷)懒于询问别人主人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我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与你一起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竹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美的追求。全诗以竹为主体,通过对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首句“斋头幽敞净无尘”,写斋房前的竹林景色。“幽敞”点出了竹子茂密,遮天蔽日的特点。“净无尘”则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接下来两句“况有檀栾一径深”,进一步描绘了竹林深处的景象。“檀栾”即竹子青翠欲滴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竹子的颜色。“一径深”则描绘出一条深深的竹林小径,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第三四句“雨过箨香侵卷幔,风回玉韵戛鸣琴”,则是对竹叶飘散、竹声悠扬的生动描写。“箨香”指的是竹笋破土而出时散发的清香,“卷幔”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竹林中的美景。“玉韵”则是对竹叶声音的拟人化描述,形容其清脆悦耳。整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最后两句“根移帝子分湘沚,养就龙孙看渭林”,则是对竹子生长环境和历史渊源的描写。“帝子”代指皇帝之子,这里的“分湘沚”可能是指竹子随帝王迁移至湘地,象征着它的地位和荣耀。“养就龙孙”则是指竹子培育出了强健有力的子孙后代,寓意着它的生命力旺盛。“渭林”则可能是指竹子在渭水之旁的繁衍之地,象征着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