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前身丁令威,去家多年今复归。
江山如旧城郭在,宗族易世邻人非。
弟妇从来未识面,升堂叙礼还相见。
呼集诸孤伯父前,举觞逐一殷勤劝。
为言夫主去从军,五载音书绝不闻。
人生有死亦何恨,最苦军籍名犹存。
丁男未大要补役,往往移文催不息。
纪录申鸣续有条,案吏无钱行未得。
期功强近希谁助,叔在旁州守坟墓。
今年两度寄声来,又作长淮幕官去。
零丁薄命止一躯,况乃累岁多艰虞。
残喘虽存食指众,自度何以全诸孤。
故人低头听说罢,不觉吞声泪盈把。
我今自是羁旅人,有策安能救孤寡。

【注释】

丁令威:相传为古仙人,曾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辽王闻其名,请之。飞升后,辽人寻访不见。

宗族易世邻人非:指代的家族已经改变,而邻里的人也早已不同。

弟妇从来未识面:指的是弟弟的妻妾从未见面。

升堂叙礼还相见:登堂入室,相互间以礼仪相待。

呼集诸孤伯父前:召集了所有的侄子侄儿们面前。

夫主去从军:丈夫被征召入伍。

五载音书绝不闻:五年没有收到丈夫的消息。

人生有死亦何恨:既然有生必有死,又何必感到遗憾呢?

最苦军籍名犹存:最痛苦的事情是军人的户籍还在,但人已不在了。

丁男未大要补役,往往移文催不息:男丁尚未成年,就要强迫去当兵服役,而且经常派人催促。

纪录申鸣续有条,案吏无钱行未得:记录申请和鸣冤申诉又有条文规定,但是官府里的人没钱办这些事。

期功强近希谁助,叔在旁州守坟墓:亲戚中有年纪小一些的,希望他们能帮忙。叔叔在旁州守着坟墓。

今年两度寄声来,又作长淮幕官去:今年又两次派人来打听消息,又要去长淮做幕官。

零丁薄命止一躯,况乃累岁多艰虞:孤独无助,只靠着自己这一条性命支撑着,何况又是几年来艰难困苦。

残喘虽存食指众:虽然还能勉强喘气,但家里的人数却越来越多。

自度何以全诸孤:自己估计怎么能够养活这么多的孩子。

故人低头听说罢,不觉吞声泪盈把:老朋友低下头听我说完,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今自是羁旅人,有策安能救孤寡:我今天是个流离失所的人,有什么办法能救助那些孤儿寡妇呢?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诗。诗中通过一个老妇人对亡夫的回忆、感叹,反映了当时战乱中人民的不幸遭遇。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首联“故人前身丁令威,去家多年今复归”,回忆亡夫的生平事迹及自己的思念之情。丁令威,传说中会飞的大鸟,这里借指亡夫。他离开家很多年,今天又回来了。

颔联“江山如旧城郭在,宗族易世邻人非”,描绘家乡的景色和变化。山河依然,可是城郭变了,邻居也换了。

颈联写自己家庭的情况:“弟妇从来未识面,升堂叙礼还相见;呼集诸孤伯父前,举觞逐一殷勤劝。”弟弟的妻子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今天她来了,互相之间以礼相待,饮酒谈笑。又招呼所有的侄儿,让他们向伯父敬酒。

尾联写自己的处境:“为言夫主去从军,五载音书绝不闻;人生有死亦何恨,最苦军籍名犹存。”“丈夫去了从军打仗,整整五年没有他的音信;人生总有死亡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最痛苦的是军人的户籍还在,但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最后两句说:“丁男未大要补役,往往移文催不息;纪录申鸣续有条,案吏无钱行未得。”因为丁男还没有成年,所以常常派人催逼他应征入伍,但是官府里的人却没钱办理这件事情。又因为记录和申诉已经有了规定的条文,但是官府的人却没钱执行。

这首诗真实地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和苦难。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人们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恐惧心理,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