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日映柘袍黄,宫扇低回翊御床。
乐谱总传天上曲,炉烟不是世间香。
九重德意通蛮貊,一统根基轶汉唐。
晚进小臣亲得睹,愧无才力赋长杨。

【注释】:

十月十五日奉天殿早朝: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十月十五日在长安宫含元殿举行的大朝会。“奉天”是唐代皇帝听政的宫殿名称。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借称皇帝所居的宫殿。

柘袍黄:指穿着黄色官服。柘木为一种树名。

翊(yì):扶助。御床:皇帝坐的龙床。

乐谱:音乐曲调谱。

炉烟:香炉里的烟气。

德意:恩德、仁爱。蛮貊:南方少数民族。

轶(yì):超越,超过。汉唐:即汉唐盛世。

长杨:宫苑名,在长安城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十五日的一场宫廷盛宴所作的追忆之作。全诗四句,每句都由七个字组成,且每句都是七言绝句,这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是很罕见的。

诗的第一句:“蓬莱日映柘袍黄”。蓬莱山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因盛产珍珠而得名。传说蓬莱山上有仙人居住,故又称仙人之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三次到访蓬莱,并在这座山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这首诗中的蓬莱山指的是皇帝的行宫——承天门。诗人以“日映柘袍黄”来描绘皇宫的辉煌景象,表现出皇帝生活的富丽堂皇和权力的至高无上。

诗的第二句:“宫扇低回翊御床”。这句话描绘了皇帝在朝会上的威仪和气度。“翊御床”是指皇帝乘坐的龙床,这是皇帝专用的座位,地位尊贵无比。“宫扇”则是皇帝出行时使用的仪仗用具,它代表着皇帝的权力和威严。诗人通过这两个细节,将皇帝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敬畏。

诗的第三句:“乐谱总传天上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的赞美之情。在古代中国,音乐被视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达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诗人在这里用“乐谱”来比喻皇帝的统治理念和文化政策,认为这些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诗的第四句:“炉烟不是世间香”。这句话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皇帝奢侈享乐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虽然皇帝的生活奢华无比,但在百姓眼中却是一种负担和痛苦。这里的“炉烟”指的是皇帝享用的美食,而“世间香”则是指百姓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对这两种香气的对比,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和皇帝的威严形象。诗人通过对皇帝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