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露鸣蟪蛄,秋风动杨柳。
嘉候苦不常,芳华讵能久。
真境总会心,万里弗挂口。
写此石上琴,醉以山中酒。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与好友同赋秋夜景色,抒发感慨而作。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归结,全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黄昏时露水滴落发出细碎声响,寒风轻摇着杨柳枝条摇曳。美好时节不常在,美好花朵岂能长存?真境总会令人心领神会,万里之遥也毫不挂虑。将此情写在石头上,用山中美酒来陶醉。注释:
蟪蛄:一种昆虫,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嘉:美好。
苦:怎,何。常:经常,恒久。
讵:岂,哪能。
总会心:领会、领悟。
万里弗挂口:即使远隔千里,亦无所牵挂。
赏析:“夕露鸣蟪蛄”以景起,“秋风动杨柳”以风收。两句之间,构成一幅秋日傍晚的图景,其中“鸣”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蟪蛄的叫声,而且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晓露寒蝉”,是秋天的象征;“杨柳依依”,是春天的象征;“蟪蛄鸣”,是秋意;“杨柳舞”,是春意;“蟪蛄”和“杨柳”,一阴一阳,互映成趣,相得益彰。
“嘉候苦不常,芳华讵能久”句,从反面入手,点明题旨。“嘉候”指美好的时光,“芳华”指美好的年华,这两句说好时光并不经常有,美好年华怎么能长久呢?“芳华”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
“真境总会心,万里弗挂口”,这是对前面两句的深化。“真境总会心”,就是真正的境界,自然会使人心领神会,不必多言。“万里弗挂口”即“万里不挂齿”,意思是说即使远隔千里,亦无所不谈。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自己性格的反映。他胸襟豁达,乐观开朗。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写此石上琴,醉以山中酒”,诗人把前面写的景物都写在石头上的琴上,用山中的美酒来醉倒自己。这里既有艺术构思巧妙之处,也有人生哲学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