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庵滴沥眠秋草,客子沾衣闷潦倒。
山僧丈室收雨花,忽披水月澄怀抱。
示我磐陀石上人,淡墨空明云一扫。
次公龙眠之后身,直从无相悟前因。
含毫万法成解脱,非复笔墨关天真。
世人粉本眩金碧,圆相虽具生根尘。
彭郎爱僧兼爱画,解得声闻非色界。
三年绣佛醉清斋,未肯攒眉持酒戒。
昨入西林写道场,□东张远婺周行。
次公别派有二子,绢素光怪开微茫。
只今干戈二千里,补陀东望蛟关长。
担囊行脚万山外,展礼莲花皈自在。
无须只履还岭头,坐对画禅入三昧。
【注释】
雨窗、李公麟(字次公,北宋画家):指李公麟的画。李公麟善画人物、佛像、道释、山水等,笔力遒劲,墨色清润,所作《五圣图》尤为著名。
琳长老:指僧人琳。琳本名道林,唐天宝中为僧,号“大觉禅师”,曾于杭州灵隐寺住,有《大觉禅师集》。李公麟曾在灵隐寺受业。
相笔:佛教用语,指菩萨像。
相好:佛像的容貌和仪态。
题小引:写在画上的序文。
山僧丈室:寺院中的方丈房。丈室,即方丈。
收花:收聚鲜花。这里指收集雨后的花瓣。
水月:水面上的月亮,形容月光皎洁。
磐陀石上人:李公麟所敬仰的佛学大师。
云一扫:用笔简练,如用云一般扫去一切繁复。
龙眠:宋代画家米芾的号,米芾工书法,擅长绘画。后以“龙眠”借称其书。
无相:佛教语,指万物皆空,无自性相。悟前因:觉悟之前的一切原因。
解脱:梵语菩提,意译为“道”。佛教语,指断除烦恼,证得涅槃。
天真:天然,纯真。
粉本:彩色底样。金碧:金和彩,泛指华丽的装饰。
圆相:佛经中对宇宙万物形状的比喻说法。生根尘:生长出尘土。
彭郎:指陶渊明。陶渊明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
绣佛:刺绣佛像。
酒戒:饮酒的戒律。
西林:指西林寺。唐代长安城内有西林寺,为净土宗祖师慧远法师讲经的地方。
□东张远婺周行:指苏轼《送钱穆父》诗句“□东望洋万里波”。张远婺指张先,周行指苏轼,二人都是江西人,同朝为官时结为知交。
别派:别的一种风格或流派。
绢素:绢纸,泛指纸。光怪:光彩奇异。
二子:二个儿子。
绢素光怪开微茫:指作品具有奇异的光彩和微妙的意境。
只今:如今。干戈:兵器。干,盾牌;戈,刀剑。
补陀:地名,今属印度。东望蛟关长:指从补陀东面望去,可以看到遥远的蛟关。蛟关,即古之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一带。
担囊行脚:担着行囊到处游历。万山外:万山之外。
展礼:施展开礼节。
坐对画禅入三昧:坐在对画进行观想,使心境进入禅定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题李公麟所画《水墨大障子》的诗。作者称赞画中的“龙眠”、“相笔”、“水月”等是继米芾之后的名家之作,并赞扬李公麟的“水墨”,说它像“云一扫”。接着又称赞李公麟的“直从无相悟前因”,“含毫万法成解脱”,并说他不满足于笔墨的表现而更注重表现对象的精神本质,从而突破了笔墨的局限。然后诗人转而评论李公麟画中的“山僧丈室收雨花”一图及李公麟本人,认为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世之粉本眩金碧,圆相虽具生根尘”的境界。末两句写诗人自己的艺术追求:“彭郎爱僧兼爱画,解得声闻非色界。”意思是说,他喜欢和尚也喜爱画画,但他所追求的是超脱声闻色界的佛学思想境界。全诗语言流畅,富有哲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李公麟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此诗与王维《汉江临泛》诗相比,虽然都以咏叹自然风光为主题,但此诗着重赞颂了李公麟的画艺,而后者着重吟咏了汉江之美景,两者各有所侧重,但同样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