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馀年苦战尘,二京无复洛城春。
惟闻墨吏归装满,转见司农帝室贫。
两税流亡悲赦诏,九边甲马困征人。
吾皇原自多哀恸,不为轮台一怆神。
甲申夏五闻其四 大行挽词八首:
三十馀年苦战尘,二京无复洛城春。
惟闻墨吏归装满,转见司农帝室贫。
两税流亡悲赦诏,九边甲马困征人。
吾皇原自多哀恸,不为轮台一怆神。
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
三十馀年苦战尘:描述了作者三十年来经历的艰苦战斗和战争带来的尘埃。
二京无复洛城春: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洛阳城的怀念,如今却已不复当年之景。
惟闻墨吏归装满:听到官吏们满载而归,可能是指从战争中回来的人或物,满载可能指的是财物、资源等。
转见司农帝室贫:看到国家财政状况变得困难,可能因为战争损失巨大,导致国库空虚。
两税流亡悲赦诏:由于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以及政府试图通过颁布赦令来平息民愤。
九边甲马困征人:边疆地区因战事需求增加,导致士兵和民众生活困苦。
吾皇原自多哀恸:皇帝本人也深受战争带来的悲伤和压力。
不为轮台一怆神:尽管国家遭受重创,但皇帝并未因此过度忧伤,而是保持了冷静和理智。
译文:
这三十年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斗争,尘土飞扬中,仿佛只剩下了疲惫不堪的身影。昔日繁华的洛阳城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听闻那些归来的士兵,他们似乎已经满载而归,但仔细想来,这些满载可能并非是金银财宝,而是他们从战场上带回的生命和希望。然而,当我看到国家的财政状况时,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造成的。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为了平息民愤,政府不得不颁布赦令。此外,边疆地区的战事使得士兵和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看着这些因战争而失去家园的人们,我深感悲哀。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皇帝陛下能够克制自己的情感,没有陷入过度的忧伤之中。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便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引领人民度过难关。
注释:
- “甲申”:明末清初时期的一种纪年方法,这里指代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 “夏五”:古代以“夏”为五月,这里的“夏五”可能是指夏季的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 “大行”:皇帝去世后被称为“大行皇帝”,这里可能是指皇帝去世的消息。
- “挽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用于哀悼和纪念逝者,这里指代对皇帝的挽歌。
- “洛城春”:洛阳城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春天的时候景色宜人,但现在却只剩下荒芜。
- “墨吏”:古代官员常穿黑色衣服,这里指的是归来的士兵。
- “转见”:表示出乎意料地看到或发现,这里可能是指国家财政状况的突然变化。
- “司农”:古代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赋税的官职,这里可能是指国家的财政部门。
- “帝室贫”:皇帝的家族或朝廷受到的损失或困扰很大。
- “两税”:唐代开始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包括田赋和户税两类税目,这里可能是指因战乱导致的税收减少或中断。
- “九边”:古代指长城沿线的九个边防重镇,这里可能是指边境地区的战事频繁。
- “甲马”: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之一,这里可能是指军队中的马匹数量减少或受伤的情况。
- “一轮台”:古代地名,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南缘。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附近的一个地名。
- “一怆神”:深深地感受到悲伤和失落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进行了深刻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