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晷分阴近小年,烧松煨芋坐萧然。
送穷文在逋逾积,守岁灯昏梦未全。
渐熟人情翻似雨,难平世路问之天。
明朝长揖拂衣去,安得低眉取众怜。

【注释】

短晷分阴:指日短。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烧松煨芋:用松枝、山芋等物燃火取暖。萧然:清静的样子。逋:即陆游,字务观,晚号放翁,南宋诗人。送穷文:指《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为吴郡太守,除夕日,有人送给他一纸“送穷文”,其中有“送穷则人归”的话,意在讥讽其不能使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守岁:除夕之夜,家人相聚,不睡觉,以等待新年来临时的到来。渐熟人情:指逐渐了解人情世故。翻似雨:形容人心险恶。难平世路:指世道艰难,难以平息。拂衣去:整理衣冠辞别而去。安得低眉取众怜:如何能低首求得众人同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除夕之夜,时作者任杭州通判。

开头四句是写除夕夜的景色与心情。诗人从冬日的严寒说起,说时间过得快,转眼已近小年了,但天公似乎也有意作梗,短日如箭,寒风凛冽。于是诗人便点燃松木柴火,围坐其中,以御寒冬。这两句看似平淡,却透露出一种清寂之感。

五、六句由“烧松”转入“守岁”,言自己虽然已经“送穷文在”,但新年仍迟迟未至,心中不免有些焦急。守岁时,灯火阑珊,梦中还想着过年的事情,但醒来发现天色已深,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这两句写出了守岁之人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了一种无奈之情。

接下来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人情世态之复杂。诗人认为,人们之间的情感就像下雨一样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而世间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充满荆棘呢?这里,诗人用“难平”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结尾四句则是写自己的心境。诗人说,明天就要长揖告别,拂衣而去,不知能否得到众人的怜悯呢?这里的“拂衣去”既是一种决绝之意,也是一种自嘲之意。因为自己身为一介布衣,又身处乱世之中,实在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景色与心情,抒发了自己的孤独之感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