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同上石林间,又得追陪到竹关。
碧树清泉岩畔路,白云黄叶寺前山。
兴来吟咏俄成什,老得辞归半是闲。
雅爱相忘频潦倒,不妨重藉石苔斑。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与同僚一起重游平远台时所作的。全诗以“陪严都运重游平远台”为题,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句“肩舆同上石林间”,描述的是诗人与同行者一同登上山间的道路,乘坐着轿子(肩舆)一同前行的情景。这句诗通过“肩舆”这个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同僚们一同攀登山路,共同欣赏美景的喜悦心情。
次句“又得追陪到竹关”,则表达了诗人再次有机会与同僚们相聚,一同游览竹林关口的美景。这里的“竹关”指的是竹林关口,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这里与同僚们共同欣赏美景,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第三句“碧树清泉岩畔路”,描绘了诗人在岩畔路上行走,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潺潺流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激发了他内心的创作灵感。
第四句“白云黄叶寺前山”,则是诗人在寺庙前的山峦上看到的景象。这里描写了白云缭绕、黄叶飘落的秋日景象,以及寺庙前的山峦苍劲挺拔的特点。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五句“兴来吟咏俄成什”,则表达了诗人在兴致勃勃之时,即兴吟咏诗歌的创作过程。这句诗通过“兴来吟咏”,展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第六句“老得辞归半是闲”,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需要辞去官职,过上悠闲生活的愿望。这句诗通过“老得辞归”和“闲”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于退休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最后一句“雅爱相忘频潦倒,不妨重藉石苔斑”,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感慨和总结。他曾经多次因为贫困潦倒而流离失所,但如今他依然保持着雅爱之心,不计较世俗纷扰。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并不后悔曾经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成熟和坚强。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同僚们一起重游平远台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和总结,展现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高尚品质。